立即捐款

院舍員工在亞博的眼淚

院舍員工在亞博的眼淚

當香港政府不像其他國家般將Omicron看作為流感級數的傳染疾病,並以高度防疫的政策去執行「把盡快控疫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更準備於下月實施全民檢測,究竟對香港市民有多大的影響?最重要是當發現更多沒有或只有輕微病徵的確診者時,究竟現時香港的檢疫中心、醫療體系和支援人手是否足夠?社福界陸續有院舍的員工和舍友確診,當中大部份確診的員工均早於2020年8月前因不欲自費進行社區檢測而注射兩針疫苗。另外,不少居於院舍被界定為緊密接觸者的長者和殘疾人士被送往亞洲國際博覽會(下稱﹕亞博),但他們在這究竟是否能得到充足的照顧?當政府開始呼籲初確舍友返回院舍時,究竟是否有足夠支援協助院舍作好防疫工作,避免初確舍友與其他舍友交叉感染?

光鮮硬件背後的人手不足

亞博被政府納入為檢疫中心,負責照顧不少因院舍有人確診而需要被隔離的長者或殘疾人士。可是以其中一個場館為例,被隔離的舍友被安排入住一個獨立床位間格,內有一張醫院床,一張矮櫃和一張凳,舍友不能離開床位間格,環境比醫院寬敞。一位院舍員工於第一天進入亞博陪伴舍友時,還覺得環境尚算不錯,加上舍友可攜帶自己的小收音機、手機、電子產品或休閒用品,在院舍員工陪同下,有助減少大部份舍友出現太多情緒或行為問題。可是,當場內約160個床位住滿時,原來只有30多名亞博職員提供服務,扣除負責清潔排泄物的清潔員,以及協助醫護的護士和保健員,最多只有一位起居照顧員協助看管各區的8位舍友。一旦遇上突發事件或收新症,該區連一位亞博職員也沒有。

另有進入亞博陪伴舍友的院舍員工表示,場內人手嚴重不足,舍友和院舍員工要學習等待亞博職員有空間支援,等待亞博職員取支裝水予沒有限水令的舍友,等待亞博職員找便壺讓舍友小便,等待亞博職員找一張沒有大便的便椅讓舍友大便,等待亞博職員協助舍友兩天抹一次身⋯⋯院舍員工基於無法自取物品,往往發現舍友有需要時,表達訴求後也需要等待亞博員工有空間才可處理,不禁令院舍員工擔憂如只有舍友在亞博,會否有人及時發現舍友有不同的需要?另一位院舍員工表示需要與亞博職員解釋盡量不要為舍友夾尿片,因為會讓舍友不舒服和慢慢忘記如何正常如廁,且如長時間沒有人處理有尿液和大便的尿片,也容易因處理不好而引致舍友有尿導炎,故如非必要實在不希望舍友使用尿片。

此外,因為舍友沒法隨便離開床位間格,舍友也不是全都懂得表達需要如廁,導致不少舍友也遺便或遺尿,亞博職員不知是為方便、太忙碌而忘記或是已找不到可更換的長褲,竟然替舍友更換尿片後,沒有替舍友穿上長褲,直至院舍員工發現才穿回長褲或給予毛巾蓋著下身。事實上,太多舍友弄污長褲,場內要等待已被清洗乾淨的長褲送回場館,才可讓舍友更換新的長褲。個別沒法坐高背椅的舍友,亞博職員實在無暇協助他們轉轉身,幸好有院舍員工在場協助,才可避免舍友因長時間臥床而生壓瘡。其實大部份亞博職員也很細心和盡責,只是他們實在非常忙碌,也嚴重人手不足,導致經常不在本應負責的區域。有一位舍友因找不到便椅而遺便,但因等了很久而令那位舍友坐立不安,結果整間床位間格內的物品也沾滿大便,最後才有亞博職員協助清潔,並協助那位舍友抹乾淨身上的大便,那位舍友也終於露出笑容。當局既然沒法安排足夠人手照顧舍友,為何不支援個別院舍可讓舍友原址隔離呢?

欠缺富院舍經驗的起居照顧員

面對有不同行為和情緒問題的舍友,在場的亞博職員也需要院舍員工於起初協助了解舍友特性。有亞博職員告知院舍員工,他們過去並非從事院舍工作,不少因疫情而失業,故匆匆去報讀起居照顧員課程,但他們欠缺實戰經驗,有些並沒有學習如何使用吊機和直立機,故不懂如何協助舍友過椅,更不懂如何應對舍友不同的行為或情緒問題。如果沒有院舍員工陪伴舍友,當舍友起初到達一個陌生環境又未適應時,究竟會出現多少行為和情緒問題?早已習慣四處走動的舍友又會否因而被視為有行為問題?如果只有亞博職員在場,他們既不熟悉不同舍友的特性,又不懂得如何處理舍友的不同問題時,最後舍友是否只能被綁在床上?當政府告知院舍不需要擔心舍友在亞博的照顧問題時,其實有關部門似乎忽視照顧舍友並非只需要為舍友提供一日四餐、協助如廁、派藥和抹身。舍友的身心二`健康也十分重要。再次帶出當局如沒法安排足夠人手和富經驗的職員協助照顧舍友,為何不支援個別院舍可讓舍友原址隔離呢?

在高感染風險下的室內環境欠缺合規格的防疫裝備

亞博為一個收容不少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的舍友,不少殘疾人士和長者也被安排入住亞博。在這密封的室內環境,已陸續有不少舍友和員工因發燒而被送往醫院,最後被初步確診。可是,進內工作的職員並非穿著「醫用防護服」,即進入特定醫藥衛生區域或感染區域的人員所使用的防護性服裝,而只是穿著一般適用於戶外空氣流通穿著的個人防護裝備,有關安排實在令人擔心。亞博職員因人手不足,他們已是每更當值12小時,大家也因不希望不斷更換保護衣而不喝水,盡量增加留在場內的時間,但也無法不斷協助入住的舍友長期配戴口罩,也無法協助舍友於床位間格內使用尿壺或便椅時,因沒有足夠人手清潔尿壺或便椅,結果唯有帶舍友前往洗手間,當中更有一些沒有配戴口罩的長者,最後洗手間成為高危傳播病毒的地方。院舍員工面對亞博職員早已疲於奔命,實在無奈協助帶舍友前往洗手間。

永遠追不切的檢測報告

入住亞博的舍友,需要被隔離7天後才可返回院舍繼續隔離7天,期間於亞博會有職員協助舍友進行鼻咽拭子測試,結果為陰性才可獲批離開亞博。問題是即使亞博職員協助舍友今天採樣,數天後才獲得舍友的檢測報告,即使結果是陰性,又無法證明期間舍友是否沒有受到感染?倘若舍友返回院舍後再有舍友確診,是否又需要舍友返回亞博接受隔離?

現時衛生署化驗所已超出負荷,舍友要等待良久才有最後的檢測結果。當進行快速檢測顯示為陽性的市民,會前往醫院進一步接受鼻咽拭子測試,但也需要數天才知道初步結果。如果初步結果為陽性,有關樣本會再送往衛生署進行檢測,但因現時太多人初步確診,結果要由衛生署確實有關市民是否最後確診,又最少需要數天才有結果,然後才會給予有關確診市民需要前往哪裡進行隔離。於等待期間只被指示居家隔離,導致在這真空期間,不少擔憂同住家人受到傳染的市民萬分徬徨,只能等待衛生署不知何時通知稍後安排。

醫院病床的淪陷

當大家進行快速測試呈現陽性時,大家唯有前往醫院求醫及進行檢測,以獲得醫療指示,以了解自己是否需要留院。問題是不少快速測試呈現陽性的市民,並沒有任何病徵或是只有輕微病徵。個別有長期病患或年邁市民,基於對病毒對自己本身的長期病患有何影響實在認知不深,實在需要醫生的專業意見。雖然醫學會開始推出WhatsApp問症的支援服務,以支援居家患者的諮詢,實在是一大進步。至今,政府仍然未有清晰的指引,以讓市民明白如何因應自己的病情自行作出分流,如何居家或前往醫院尋求藥物支援。如果市民明白如何因應自己的病情而決定是否需要前往醫院求醫,至少減少醫院應對市民的壓力。為何至今政府沒有制定像英國般的指引,以讓市民不需要過度驚恐。

此外,不少院舍一旦發現有舍友確診,因沒有足夠的隔離病房,而需要將舍友送院,結果令醫院病床淪陷。當政府呼籲院舍要接回確診舍友,問題是院舍有何地方安排舍友休息,以避免舍友傳染其他人?當院舍人手早已不足時,如何安排額外人數照顧確診舍友?假如院舍有清晰指引和支援,可讓舍友留在院舍隔離,舍友才不會無奈被安排於醫院外露天地方等待。事實上,不少居於院舍的長者和殘疾人士,一旦確診實需要較多照顧和支援,他們絕對是高風險因染疫而離世。

防疫政策導致院舍人手不足

不少院舍員工因居於疫廈或被納入強檢的區域而無法上班,院舍早已面對人手嚴重不足。當越來越越多舍友或院舍員工確診,即使員工沒有病徵,也需要在家隔離等待那不知何時才有的最後確診報,然後才有機會被安排前往檢疫中心或酒店隔離。在這段等待期間,院舍將會疲於奔命安排替假人數,未計因政府實施「疫苗通行證」導致不少院舍員工辭職,實在需要政府支援應對院舍的人手不足問題及中心防疫安排。

衷心的建議

懇請政府為著市民著想,制定清晰指引,以讓確診患者得以適當地被分流,避免市民過份恐慌,也避免醫療系統淪陷,有關建議如下﹕

1)增加WhatsApp或熱線電話問症的支援服務﹕倘若市民進行快速檢測的結果顯示為陽性,如可透過WhatsApp 或熱線電話了解下一步的醫療指示,包括 (a) 確定是否需要前往醫院求診及進行鼻咽拭子測試;(b) 如可居家隔離的服藥安排;(c) 居家隔離期間如何照顧患者;(d) 如何避免患者傳染同住家人。回答市民查詢的人士必須有專業知識解答市民查詢,避免市民因無法獲得安心的回覆,決定親身前往醫院求診,令醫療系統淪陷。

2)快速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居家隔離安排﹕政府必須清楚列明倘若透過快速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市民,如沒有病徵或怎樣的輕微病徵,需要居家隔離14天,待再次進行快速檢測結果呈陰性才可解封。期間有關市民可獲得之法律保障,包括是否只需要呈交快速檢測結果的圖像予僱主,僱主便不可解僱有關市民。期間有關市民可獲得的社區支援,包括運送藥物和生活物資予自行隔離的市民,避免他們失去支援而影響情緒,也避免他們自行外出以傳播病毒。

3)支援進行鼻咽拭子測試後而沒有留院的初確市民﹕倘若市民被建議前往醫院或社區檢測中心進行檢測,大部份完成鼻咽拭子測試的市民需要等待數天才有初步確診結果,再等待數天由衛生署化驗所進一步測試樣本,才得知結果是否繼續呈陽性,那時才會收到衛生署通知是否需要安排往檢疫中心進行隔離,還是需要入住酒店進行隔離。倘若同上的社區支援協助等待最後檢測結果的市民,包括運送藥物和生活物資予自行隔離的市民,避免他們失去支援而影響情緒,也避免他們自行外出以傳播病毒。

4)支援院舍於原址隔離﹕院舍早已因疫情而面對人手不足,倘若發現有員工或舍友確診,院舍將面臨大敵。如衛生署有人可支援院舍,以盡量安排舍友原址隔離,亦安排不需留院的確診舍友回院舍隔離,才可減輕病床的需要。當然院舍亦需要政府安排額外的醫護人手,以協助照顧確診舍友,才可避免體弱舍友的病情惡化,並可協助判斷舍友是否需要入院留醫。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