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葵青區擁全港首間地區康健中心 大多街坊:冇聽過

葵青區擁全港首間地區康健中心 大多街坊:冇聽過

為加強基層醫療服務,位於葵興葵昌路的第一所地區康健中心(下稱中心)經已開幕,政府將會在其他區設立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關注葵青康健中心民間連線」在6至7月以問卷方式,訪問葵青區人士對康健中心即將投入服務的意見。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未聽聞區內將設立康健中心。街坊高先生:「聽過下個名,但做咩就咩知!」而中心的使用者亦有感地區康健中心只有「硬件」,但軟件配套不足。

中心在落成初期曾一度引起爭議,因中心由食物及衞生局管理招標,外判整個營運服務。最後由現屆葵青區議會副主席周奕希執管的「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中標,承辦營運服務合約。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亦曾出任該協會的榮譽贊助人,但後疑涉利益衝突而辭去榮譽贊助人一職。

成立欠社區人士參與 街坊對中心零認知

2018年施政報告指出政府想藉著中心推動以社區為本的基層醫療 ,這與「基層的醫療」不同。簡言之,理想的基層醫療狀態是市民在未發病前,已能透過中心的跨專業服務預防疾病,或轉介至醫院以外的機構應對病情,可見社區人士 的參與十分重要。「醫護行者」一直關注葵青區基層醫療,該研究及倡議主任黎俊健接受 訪問時表示,可分兩方面去看葵青區的基層醫療,一是診所門診是足夠的, 但市民要排很久的隊,收費也不夠大眾化,以私家醫生為主;二是公營醫療體系的跨專業服務比較少,現時多依靠非牟利組織提供零散的服務,如社區藥房、老人院內的護士服務、復康會的地區物理治療服務等。

IMG_7611
醫護行者研究及倡議主任黎俊健

政府於去年4月28日僅做了一次葵青區市民諮詢。時至今年10月,記者到葵青區訪問街坊,大都表示沒有聽過地區康健中心。街坊高先生表示:「喺Facebook好似見過下,但做咩就咩都唔知!」中心內的數位使用者也表示經朋友介紹才知道中心的位置 ,但對於實際內容也是親身來到才知道。

中心的軟性配套不足

中心提供三層預防的服務,分別為健康推廣、諮詢及輔導服務;健康風險評估、慢性疾病篩查;慢性疾病管理、社區復康服務等。中心服務內容豐富,開放時間亦能針對上班人士,提供晚上和星期六的時間,但人手配套是否足夠仍令人存疑。使用者陳小姐向記者表示,她第一次來中心時約下午六時,但因護士已下班,故要另 約一天才能見護士。

IMG_7630

記者向接待處職員詢問中心護士數量,她稱:「每日護士人手數量都唔同,我唔可以講到個數字你聽。佢哋而家下午五點半收工。」職員亦承認內部已在檢討護士上班時間問題。記者實測後,知道每位街坊與職員會面的時間約為30分鐘,換言之若扣減一個小時午餐時間,執勤護士 每天最多只可見到11位街坊。但單單是葵興區的街坊就已經有超過一萬八千人。而第一次來中心的街坊May到會面室接見了職員後表示不知道他是什麼專業人士,只知道不是護士,她更向記者表示:「中心只係提供到個地方,軟件配套都唔足夠。我嚟係想見護士、醫生,早點檢查知道身體情況, 唔使出咗事先去公立醫院排隊。」她更提及丈夫 : 「他患了癌症,食緊標靶藥,以為嚟到都可以問下。」除了護士人手,現時中心只有兩位物理治療師,所提供的免費班組也常出現爆滿情況。 此外,葵青區議會文件中早已提及營運者需提供語言服務以協助少數族裔人士,但中心裡並沒有少數族裔的語言服務支援他們。

photo_2019-11-21 16.21.04

記者曾聯絡周奕希進一步了解現時中心的情況,但其助理稱他以私人事務為由請假,現由前葵青區委任議員何少平暫理。雖有人手調配,但網頁上仍是寫著中心主席是周奕希議員。周奕希是「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主席,亦同為連任七屆的荔景區議員及葵青區議會副主席。他已報名參選2019年區議會出戰荔景區,同區候選人還有王天仁。

記者:陳復悠、黃采華、覃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