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來源:香港獨立媒體網
2019年6月開始,香港經歷了一場因反修例風波引發的社會運動,一場又一場的遊行示威,一次又一 次的政府「回應」,讓香港市民躁動不安。今年正值區議會換屆選舉,全港18區共452個選區,每一區都收到多於一名報名的獲提名參選人,每一個選區都會有競爭,全港合資格選民「都有得揀」,沒有「白區」自動當選的情況出現,這是自1982年第一屆區議會選舉以來的第一次。
長期作為傳統建制派陣營的東區,在2015年區議會選舉中,35區中就有10個選區自動當選,比率差不多接近三成。適逢沒有「白區」自動當選的情況,記者嘗試走訪多區訪問了不同的街坊和參選人,包括現任區議員、服務街坊五年的社區主任及反自動當選「打大佬」的素人,就讓我們沿著85號巴士路線,一一為大家沿途報導。
筲箕灣梁詠詩
曾經以「我們是一班被遺忘的筲箕灣人」自稱的梁詠詩提到一億文化廣場,她仍然覺得有氣:「我們不被諮詢,又不受重視,加上當政者監工不力,於是筲箕灣有這醜陋的地標,實在難以接受!」原以為位處於筲箕灣阿公岩譚公廟道的「東區文化廣場」,起碼會方便了筲箕灣的街坊,但想不到大家還是對它劣評如潮。
梁詠詩特別提到當時的區議會主席在會議上只就文化廣場進行表決,更粗暴地不准議員就其他選項投票,她認為「區議員應該做好諮詢工作,細心聆聽居民的需要,並研究可行的方法,以靈活彈性的方式去補救」,但可惜在建制派壟斷議會的情況下,這情況仍然未能出現。
2015年以15票之差落敗的梁詠詩,經過這4年從不間斷的社區工作,今年再接再厲挑戰上屆的對手、現任區議員民建聯的林心廉,「其實我很愛筲箕灣 ,從出生、讀書到多次搬家都沒有離開過筲箕灣。這四年來,我沒有想過放棄,因為我很享受與大家同行的日子,經歷著分享大家的喜與悲,最重要的是希望能令街坊有投票的選擇,一個非建制的選擇」。當然她這四年以來成長了,不再懵懂,更憑著虛心學習,處理社區事務時更成熟、更直截了當,她期望選舉後,與筲箕灣居民一起開啟一道通往幸福的大門。
西灣河麥德正
工黨麥德正是現任西灣河區議員,他強調「東區文化廣場」雖然在他任內(今年3月)落成啟用,但事實上是在他上任前,於2013年在建制派全體支持下通過興建的,「他們建制派有初選、有角力,但最後這個民建聯方案獲得通過,從中可以看到他們的動員系統,相信對他們部署附近地區的選舉有幫助」。麥德正強調這個本來是政府規劃的「譚公廟道休憩處」,現在只是稍稍加強,增添一大一小舞台和音響設備花費了東區人本可自由運用的一億元「社區重點項目」撥款。
雖有說區議會只是諮詢架構,但麥德正認為仍可以透過區議員進入議會「攞資源及攞資訊,從而結合社區運動」,他認為今年的社會運動使香港人建立起「守護社區」的概念,以前大家可能只對政治議題有興趣,但回到社區便認識不足,甚至不知道該區區議員的名字及背景,但現在社會氣氛緊張,特別面對防暴警察不必要的警力進入社區時,使街坊站出來,更團結地去守護社區。
麥德正強調民主不應只是普選,也是要在社區落實,他認為民主應該滲入生活社區的每一個細節裡,民意代表亦不應只是停留在提供「服務」這個層面,他強調要令議會公開化、透明化,他著重協商和討論,代表著「進步的民意」,他表示「要建立強大的公民社會才可以抵抗政權的入侵」。
麥德正已報名參選「西灣河」選區,同區參選人還有新民黨的林梓鴻。
西灣河街坊黃先生
「區議會好像只存在於區議會選舉嘅時候,區議員議政能力亦好低,引致普遍市民無興趣去聽啲會。而政府亦只希望得到區議會加持,以建立假民意基礎。」住在西灣河太安樓的黃先生認為其實區議員不應該只是服務提供者,「佢哋用蛇齋餅粽嚟餵飽你,到選舉時就出來投票。」他認為區議員應該把議會內的討論帶進社區,與民共議,把居民變做社區的持份者。「好多區議員為了選票,只提供針對長者的服務,如量血壓、搞旅行等,平日只見橫額不見人,所以我對我當區區議員嘅印象都好模糊。」
黃先生認為現在區議會的社區資源錯配,讓一些群體如年輕人無法參與社區或好好運用社區的資源。他表示一億東區文化廣場跟他完全沒有關連,「佢只會令我聯想到大陸嘅文化宮、大媽舞等」,他認為現時區議會充斥著建制派層層衛星組織互惠互利的食物鏈,年輕人的聲音或一些普遍市民的聲音根本無法進入議會,「我情願將錢花洗喺更實用嘅社區設施建設上,或鼓勵年輕人多投入社區或增加社區參與感的設施上,甚至可以做社區文化保育等項目,以增加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
他建議區議員應該多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針對他們較關心的議題去建設社區,而各社區亦可自發成立地區組織,作為凝聚社區力量的平台,並多向區議員施壓,以增加居民或青年參與社區事務的機會,那才是真正的區議會地區議政功能,真真正正把社區各持份者的聲音帶進議會。
北角陳嘉陽
北角「和富」選區的參選人陳嘉陽以「Change」(改變) 為口號「打大佬」挑戰工聯會盤據多年,由王國興傳至郭偉強的「和富」選區。住在北角的陳嘉陽,一直非常了解及關注區內的需要,他提到區內的鼠患、垃圾、衛生、街市等問題都需要一一處理,但區議員除了過年時出現寫揮春外,平時鮮有見到他,「可能佢哋自動當選咗好耐」,他說「這促使我要企出來,去服務街坊,解決社區問題、民生議題」—這是他的初心。
提到區內和富中心和很多單幢樓因為樓齡問題,需要做大維修,除了工程進度的反反覆覆和重新招標等問題外,陳嘉陽特別關注維修期間,因棄置建築廢料所引起的環境衛生問題使空氣變差等,「作為社區主任,我可以跟進多啲,起碼可以幫到街坊、幫到件事,工程可盡快完成,快啲恢復原狀」他信心滿滿地說。
因反送中運動,今屆區議會選舉有很多政治素人投身社區工作,陳嘉陽亦與鄰近的北角和炮台山社區主任合作,「一齊出嚟傾社區議題,集合多人力量可以解決多啲問題」。多區社區主任曾在9月一起合作舉辦了「開心歡樂嘉年華」,讓北角和炮台山的街坊和小朋友可以開開心心狂歡一晚。
「和富」選區的參選人還有工聯會的郭偉強和保民聯的林斯嵐。
北角街坊「鴨仔哥哥」
「生於斯、長於斯」,鴨仔哥哥從一出生就住在北角和砲台山一帶,所以他對於北角、砲台山甚至東區都非常熟悉。他以台灣的里長或古時的村代表來形容香港的區議員,認為他們是「受薪的村長」,有責任處理好區內的衛生、垃圾以至於社區規劃等問題。他認為過去的區議會未能滿足他的期望,他引用區內安裝多部閉路電視來處理垃圾棄置問題,「好多議員無法發揮他應有的功能,所謂的政績更是治標不治本,沒有考慮長遠發展」他說。
對於北角的區議會選區分佈,鴨仔哥哥認為:「當局在劃界時有計算過把鐵票分佈於各選區,而區內的議員更長期連任,就算換人都像是「世襲制」般,一個議員做了廿年仍然無法解決同一問題,這就是他的責任。」北角邨改建成豪宅、區內流鶯問題、以及近日成為話題焦點的福建幫,都使鴨仔哥哥了解到街坊真的需要一位真正了解這一社區,並可以實質監察區議會運作和撥款的議員。
對於今年有多位年輕人參與區內社區工作,他一直從旁觀察,看見他們的努力,他們更互相配合,當有事發生時,他們會背著背包在北角炮台山之間來回奔走。他對今屆區議會選舉沒有白區而感到高興,除了逼使很久沒有現身的區議員出來重做街站外,他還熱切期待今次選舉可以為社區帶來改變。
記者:周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