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造價達1,330萬元的荔枝窩智能公廁,去年11月試行運作後,有跑手慘遭被反鎖,要拍門求救。審計報告提及,鄉郊保育辦公室決定停用自動門,全部轉為手動操作,目的是「恢復公眾對使用該公廁的信心」。報告亦紀錄,建築署食環署早在2021年就對自動門表達關注,包括使用者可能被困於地點偏遠公廁的安全問題。審計署建議在推展智能公廁時,應借鑑荔枝窩的經驗。
被反鎖者的是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她在12月8日參加越野跑挑戰賽,早上由大美督出發、跑了約20公里到達荔枝窩後,被反鎖於公廁。她其後在社交媒體分享被困經歷,事件其後經傳媒報導,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亦有跟進事件。
「智能設施」增480萬工程費
審計報告其中一章審視鄉郊保育辦公室的工作,關注在鄉郊小規模建築工程的維修及管理。報告提及荔枝窩公廁本來工程預算850萬元,後來因應前特首林鄭在《施政報告》公布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後,決定採用「智能設施」,工程費用增加480萬元至1,330 萬元。工程在2023年8月大致完成,11月開始試行運作。
在去年12月9日,「一名使用者」被困新公廁內,即使按下緊急按鈕,也無法打開自動滑門,該名使用者被困10分鐘後,在其他人協助下才得以離開廁所。鄉郊辦表示事發翌日,承辦商已在廁格內展示「使用者須知」和「聯絡資訊」,讓使用者「更清楚了解智能設施的操作程序」。
不過經進一步檢討後,鄉郊辦決定由12月21日,停用自動門系統,並將自動滑門轉換為全手動操作,「以恢復公眾對使用該公廁的信心」。
工務部門早已表明難維修保養
審計報告提及,早在2021年8月及9月,建築署、機電工程署和食環署均就智能公廁的自動滑門和空氣淨化太陽能板表達關注,包括擔心使用者在偏遠地點被困於公廁的安全問題,認為手動門較為可取;亦有部門指出使用者心理上對自動滑門缺乏安全感,多傾向以人手鎖門;另外有意見擔心自動滑門容易失靈,但荔枝窩無陸路交通,亦非每日有船,維修保養或更換自動滑門並非易事。機電署亦表示應為自動滑門安裝故障保險裝置。
審計署建議持續檢討荔枝窩新公廁試行情況,借鑑經驗提供更佳服務。環境及生態局表示鄉郊辦將密切監察小型改善工程項目的進度,加強部門間溝通,較早釐清工程完工後的管理及保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