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影像性暴力

影像性暴力

【社聯頻道】短片

近年被起底、跟蹤騷擾、假冒身份、港版A/B/N號房性剝削事件、大專院校偷拍、街頭隨機被潑灑不明液體等事件,時有發生。任何性/別的人都有機會遭受性暴力。影像性暴力的出現,正正利用網絡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向受害人作出無預警、無止境,而甚至致命的創傷。

現時,香港未有就 「性暴力」 一詞作出法例釋義。針對影像性暴力行為的《2021年刑事罪行(修訂)條例》生效三年多,至今接獲 1407 宗涉窺淫等罪行的相關案件,最終只有約三成四案件定罪。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指,上述立法反映本港於法例層面肯定受害人的經歷,但目前受害人在求助過程中仍面臨重重障礙。

部分公眾、執法人員、前線工作者等支援者於理解「『同意拍攝』不等於『同意分享/散佈』」的概念上落後於當下約會文化及現時法例。若支援者對拍攝私密照持負面的取態-並先入為主地認為「自願拍攝」就是「行為不檢」,往往會加深支援及處理個案過程中對影像性暴力事件之偏見,讓受害人感到其性暴力經歷屬「咎由自取」。

研究性/別小眾社群中影像性暴力經歷的陳俊豪副教授指,影像性暴力對性/別小眾人士造成嚴重的心理影響。「性/別小眾事主遭遇影像性暴力後,往往會加強隱藏自己的性傾向,避免遭受更多的歧視和傷害。同時,曾經歷影像性暴力的人會較普遍出現抑鬱和焦慮症狀。他們經常感到自責,害怕私密影像隨時被散佈,這種持續的威脅感會造成沉重心理壓力。」

面對看不見的暴力、法律有待完善、社會對性/別議題敏感度低,受害人與親友應如何求救?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