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際地緣政治局勢極端複雜,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事衝突持續,朝鮮半島經常試射導彈,台海局勢也因為美國的不斷攪局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隨著近年國際關係的緊張,「制裁」是我們頻繁聽到的一個詞。就今年以來,美國、歐盟與俄羅斯就著金融、能源的相互制裁就不絕於耳。這種國際間的制裁對於跨國企業、跨國銀行而言影響巨大。
匯豐控股是香港的老牌藍籌,上月底公佈第一季度業績,列賬基準除稅後利潤34.43億美元,按年下跌24.6%。匯豐的業績長期呈現亞洲補貼歐美的現象,一季度數據顯示其首季48.31%的經調整收入以及60.71%的經調整除稅前利潤均來自亞洲,去年的財報更顯示亞洲業務貢獻除稅前利潤達122億美元,佔比達64.6%。因此第一季度財報公佈後,匯豐鼓動的其中一個呼聲是——分拆亞洲業務獨立出來。
這個呼聲其實並非始於今日,過去多年也此起彼伏,每次有人提出來都會惹來投資者憧憬,帶來股價短期內上升,可見分拆是得到股東認可。但更多人看不到的深層次問題,是隨著美元霸權的沒落,世界金融格局將無可避免兩極化或多極化,這對匯豐的影響極大。因為過往國際格局一般是美國揮舞制裁大棒,然後匯豐由於是環球銀行,迫不得已配合美國的制裁措施,寧願做少一點生意。但我們很少見到被制裁的國家反制裁美國,那是因為美元霸權尚算穩固。但2022年應該是一個分水嶺,今後我們會見到越來越多國家敢於反制裁美國,到時候匯豐的處境將極為艱難。
俄烏衝突令我們看到,俄羅斯敢於反制裁,而且收到不俗的效果。歐美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雷聲大雨點小,相反俄羅斯就顯得比較「硬」,敢於主動出手,最新俄羅斯宣佈制裁被德國接受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德國公司,以及波蘭管道公司,導致歐洲天然氣供應加深。俄羅斯這種主動出擊已經令到歐盟內部陷於分裂,一些小國不可能短期內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甚至乎被迫接納用盧布支付,使用俄羅斯自己建立的國際支付系統。
這已經出現不能忽視、不能迴避的苗頭,就是其他大國,主要是俄羅斯、中國,很大機會推動去美元霸權,與美國進入一個「制裁戰」。匯豐面對這種雙面制裁,必須思考從體制上徹底將亞洲業務和歐美業務切割,才能維持在亞洲的業務榮景。否則如果大國之爭到了互相決裂的程度,匯豐可能「渣都無」。
因此,小股東的分拆建議,雖然更多是希望炒高股價,但背後有著深遠的大國博弈背景。如何應對未來的大國決裂風險,是匯豐不能迴避的問題。分拆未嘗不是一個好建議。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