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各政黨力促撤銷烈酒稅以刺激經濟,不過香港控酒聯盟明確反對,指酒精造成各式各樣的問題,質疑「嗰個健康後果、社會成本邊個去負責呢?」義務秘書程卓端醫生指世衞要求成員國加稅,《施政報告》一旦減稅將是走「回頭路」,與政府推動預防重於治療的公共衞生政策自相矛盾。
控酒聯盟明確反對:世衞倡加稅
香港控酒聯盟義務秘書程卓端醫生在港台節目指,酒稅為減少飲酒人士數目的重要措施,指酒精本身對身體有害,包括屬致癌物,可引致七種癌症,以及可引致身體連串毛病如心臟、血壓高、中風、肝病及胰臟發炎。她又稱,飲酒亦對精神健康構成負面問題,指酒精為神經毒素,亦會成癮,飲酒後判斷及控制能力下降,「好多嘢會發生,你可以斷片,你可以傷害人,可以畀人傷害,影響亦都唔係你自己,影響嘅可能係你嘅屋企人啦,你疏忽照顧你嘅屋企人啦,甚至可能有家暴。」他指兼亦會影響工作。
程卓端稱「絕對認為」應該維持酒稅,並按世界衞生組織建議不斷檢討甚至提高,減少市民飲酒。她重申酒精並非必需品,降低售價後或令人多購買或嘗試,指一個份量烈酒的酒精濃度等於很多同一份量的啤酒,「佢嘅破壞力係咪更加強呢?」她認為一旦下調烈酒稅,將影響更願意嘗試、收入不高的年青人。
2008年撤銷紅酒稅後,雖然人均飲量有所上升,但近年又有所下降。被問到減酒稅後是否真的能提升飲量,程卓端指2019年後受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銷售模式有所改變,不少人自行訂酒。她提到逾50萬人每星期至少飲酒一次,逾30萬人亦屬「暴飲」、10多萬人影響工作及學習。程卓端質疑,下調烈酒稅後,「嗰個健康後果、社會成本邊個去負責呢?政府係咪有意識到、已經有準備去處理呢?係咪願意咁樣做呢?」
對於本港飲酒量較其他地區低,程卓端指涉不同社會文化因素,重申世衞呼籲增加酒稅及限制供應,「你飲多一滴酒,就多一分傷害,就係咁簡單。」她指從公共衞生角度,減酒稅為「回頭路」,對政府推動預防重於治療、保持健康的政策「我唔明點解邏輯上配合得到」。程卓端不評論是否能推動經濟,惟減酒稅肯定會有更多人飲酒、飲更多酒,「對健康系統,對於個社會制度,對於執法,對於人口生產力,全部都係有負面影響。」她稱最可惜的是,政府至今仍未設立飲酒副作用的數據庫,認為如認真收集,便可看到酒精的負面影響。
李浩然:減烈酒稅可推動產業發展
倡分階段減稅的立法會議員李浩然在同一節目指,酒稅只佔政府收入0.15%(約7億),對公共財政影響不大。此外,他稱盼能創造烈酒交易產業,指2008年減免紅酒稅後,進口量大幅上升,公司、從業者及總收入亦有增加。
對於健康的影響,李浩然引述世衞2010年數字指,全球有2.08億酒精依賴症病患,主因為遺傳,亦涉其他原因如高神經質等。他認為即便不減酒稅,酗酒的人「即便唔減價佢都會去買」,亦看不到酒的消耗量與病症有直接及必要關係。
李浩然又提到減酒稅後可淘汰「劣質酒」,令「更多人飲得起(較好的酒)」。他認為應宣傳「適量飲酒」,平衡公共健康及產業。
醫務衞生局今年七月曾在立法會就「酒精飲品與有關疾病」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重申當局自2018年起推行《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訂下「減少酒精相關危害」目標,衞生署由2007年至2022年間收集的數據顯示,每年有約2,000至2,600人次因與酒精有關的疾病或損傷住院。對於酒稅,局方稱:「酒稅一直是其中一項有效鼓勵市民減少飲酒的方法,因此除了公共財政考慮外,公眾健康亦是重要的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