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區家麟書展出新書談新聞倫理 稱寫事實不感擔憂:禁忌有目共睹

區家麟書展出新書談新聞倫理  稱寫事實不感擔憂:禁忌有目共睹

(獨媒報導)資深傳媒人區家麟今年出版新書《最後的信仰 —— 新聞倫理十二講》,並現身香港書展為讀者簽書。他指,書中整理了近年在香港出現、現實與原則明顯有差距的事例,盼幫助大眾學習分辨「好」和「有問題」的新聞,同時提醒同業「理念未能踐行,也要好好記住」。

區家麟兩年前曾被警方國安處拘捕,指涉串謀發布煽動刊物;其上一本新聞題材著作《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 香港新聞審查日常》遭公共圖書館下架至今。但他直言,未擔心出書有「風險」:「宜家面對嘅好多禁忌亦係大家有目共睹,我只係將個事實寫返出嚟。」

無標題
區家麟周四(18日)現身香港書展中「藍藍的天」攤檔,為讀者簽書會。

用近年實例 看原則與現實差距

《最後的信仰 —— 新聞倫理十二講》由留下書舍出版,在香港書展中少數攤檔有售。書中解說了各種傳媒操守和原則,例如監察社會、為弱者發聲、提防「官話必真」等等,也講及一些香港新聞界的新現象,例如由「自我審查」演變而成的 「愛的審查」。

問及出新書的契機,區家麟指自己一路以來,都有在Facebook談及新聞倫理、道德的話題,而有些網民看過後會說:「仲講呢啲?」正是這些回應,令區家麟提筆將零碎的故事和想法,整理成完整的「新聞倫理十二講」:「的確要講呢啲,有時我哋做唔到,更加要講,將個原則講返出嚟。」

在新書封底,區家麟更直接列出五個理由,回應「在新聞專業難以實踐的時分,為何還要談新聞倫理與守則」這一問題:(一)把新聞理想視作遺址作觀賞之用;(二)理念未能踐行,也要好好記住;(三)以古鑑今,明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四)增進公民之傳媒素養,學懂欣賞暗夜星光;(五)知恥近乎勇。

無標題

嘆「變化例子」俯拾皆是

寫的過程困難嗎?區家麟失笑:「其實真係唔係好難,因為例子俯拾皆是。」他過去寫博士論文,以新聞審查為題,故早已對新聞的倫理價值、原則有所涉獵,「當你講審查,你就要講原則、講價值,你犧牲了甚麼來審查自己」;而近年香港傳媒界變化很大,對報道原則的爭持激烈,讓他見到太多「現實同原則差距好遠」的例子。

「將一啲我哋覺得有價值嘅嘢,清清楚楚寫一次出嚟,當好多人慢慢忘記嘅時候,重新講返一次。」他在書中講明,原則不是新事物,都是幾廿年前上新聞課時會談及的,而他只是找一些近年發生的事件作例子:「講返清楚佢咁解。」

區家麟簽書

盼大眾認識新聞宗旨 惟料銷情一般「唔蝕錢就OK」

從寫作到出版,有沒有擔心風險或收到「提醒」?「冇,呢本書冇。」區家麟強調,自己不過是在講述新聞價值,而那些價值是古今中外、就算內地記者也會認同的:「呢啲現實同原則之間嘅差距係非常明顯,宜家面對嘅好多禁忌亦係大家有目共睹,我只係將個事實寫返出嚟。」

但他亦直言,現時說的每句話、每一刻都在審查自己:「好多嘢,諗一諗就擺埋一邊。」「寫到我要表達嘅嘢,將風險減低就OK啦。」

區家麟期望,除了新聞工作者,大眾亦會閱讀其新書,從而知道做新聞的宗旨是甚麼、何謂做得好、何謂「有問題」:「希望大家分辨到。」

至於預售反應,他稱不知道,也對銷情沒太大期望:「呢啲學術書,唔會好好㗎啦,總之出版社唔好蝕錢就OK。」

無標題
大律師吳靄儀亦有到場為今年出版的新書《誰是大英雄——金庸正邪人物選評》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