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MIRROR紅館演唱會事故,政府調查逾3個月後,今日公布調查結果及建議,成因是鋼索因與護繩器磨擦導致結構變型而斷裂,另一端連接LED屏幕的縲絲因為安裝設計問題,在屏幕墮下一刻亦告斷裂。專家小組建議,在往後的演唱會,租用場地人士須準確提供數字,亦要提供鋼索品質證明,並要由獨立第三方審核現場。勞工處亦指,介定受傷舞蹈員為「僱員」,將按《職安健條例》及《僱員補償條例》向舞蹈公司採取行動。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MIRROR演唱會場地租用人違租用條款規定,根據《規定》租用人要提供準確詳情,但涉事LED屏幕重量不準確,鋼索的安全系數亦被誇大。《條例》亦要求租用人士確保裝置要由業內熟練人士維修保養,達到業內認可標準,他指由「LED墮下嘅事實」,足以證明相關公司遵從規定。
他又稱業界對MIRROR演唱會出現事故都「深表震驚」,但都認為個別事件,並不代表整體業界表現。他強調對涉事者「絕不姑息」,必定依法嚴懲處理。
鋼索被「搓圓撳扁」結構受損
專家顧問林超雄解肇事原因,他指LED屏幕的鋼索由絞盤牽動,由現場鋼索斷口判斷有金屬疲勞出現。他表示金屬疲勞成因,是鋼索被絞盤的護繩器擠壓。他出示相片,絞盤底部有磨擦痕跡,原來黑色的油漆全被磨走,至整條呈銀色。他指出出事鋼索「磨得好緊要」,導致結構變型,他形容鋼索被「搓圓撳扁,好傷」。
事故另一成因,是繩纜一方面承重力不足,另一方面它懸掛的物品比預計更重,導致金屬疲勞在短時間內出現。他續指本來鋼索斷裂,鋼索另一端有縲絲連接,但因為LED的懸掛設計,沒有採用平衡裝置調查LED角度,無透過調整縲絲伸出部分長短來調節LED懸掛角度。在政府實驗室測試發現,當縲絲伸出部分很長,會產生強大「彎距(Bending Moment),令本來受力很強的縲絲亦告折斷。
建議鼓勵提早綵排
專家小組主席、康文署助理署長李子俊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要求合資格人士更早「入場」參與舞台設計,定期監督舞台工作。另要主辦方亦要加強核證搭建物和器材設備的重量,專業人士須核實重量準確無誤,並要為所有可移動或升降裝置做負荷驗證。
李子俊又指,小組建議日後要求主辦方要提交「鋼索品質證」重,確保符合規格,其他起重裝置或設備亦要檢測證明書。小組亦建議研究引入第三方獨立審核人員,檢查工程和裝置。 李子俊表示,為確保租用人履行責任,會鼓勵主辦方盡早綵排,減低意外機會。
有舞蹈員綵排受傷 公司無呈報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確認早在7月25日,已有舞蹈員在採排時有意外發生,他指在諮詢律政司意見後,很有信心判斷今次意外涉及的舞蹈員,是以「僱員」身份參與演出。基於這個決定,會引用《職安健條例》及《僱員補償條例》,向舞蹈公司採取行動,其中《職安健條例》會針對僱主沒有提供安全系統,以及針對承辦商沒有提供安全作業環境。另外《僱員補償條例》則會針對僱主沒有為員工購買意外保險,以及沒有在意外後呈報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