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今(13日)發佈最新版《海鮮選擇指引》,當中新增了26個物種;波士頓龍蝦被列為應避免食用,因其捕獲過程影響「極度瀕危」的北大西洋露脊鯨。WWF鼓勵消費者及供應商根據指引選擇海鮮,亦促業界於產品包裝上發放更透明的資訊。
籲以西澳龍蝦替代 免傷極瀕危露脊鯨
明日(14日)為「鯊魚關注日」,WWF推出最新版本的《海鮮選擇指引》,鼓勵消費者及供應商選擇環保海鮮。指引中包含70多種常見海鮮品種,分類成「綠色—建議」、「黃色—想清楚」及「紅色—避免」,新版較2007年版本多26個物種。
深受港人喜愛的波士頓龍蝦由之前的「綠色—建議」,更新為「紅色—避免」。WWF海洋保育主任王希允解釋,波士頓龍蝦的捕撈地與「極度頻危」的北大西洋露脊鯨棲息地重疊,捕撈龍蝦時使該鯨魚物種受威脅,如被誤捕及捕撈器具纏繞,因此鼓勵港人改為食用屬於「綠色—建議」的西澳龍蝦。WWF亦特意在指引中加入不少港人常吃的海鮮,如日式餐廳常見的鯖魚、油甘魚及比目魚。
促供應商提供完整產品標籤
香港為亞洲人均海鮮消耗量第二高的地區,WWF呼籲市民避免選擇「紅色—避免」產品,如鯊魚及鰩魚。根據統計處數據,本港魚翅入口數字於2020年下降至1,655噸,比2019年的2,792噸下降約四成,當中有一半來自印尼、塞內加爾、秘魯、西班牙及墨西哥。WWF呼籲市民繼續「向魚翅說不」。
市面上的海鮮產品一般欠完整產品標籤,導致消費者有機會進食受絕種威脅的海鮮。WWF建議餐飲業界為海鮮產品提供標籤,展示海鮮品種、來源地及生產方式(養殖或野外捕撈)等資訊。
WWF表示已與本地餐飲業界及零售商合作提供環保海鮮,海鮮供應商亦可加入更多「綠色—建議」、「黃色—想清楚」的產品,以保育海洋資源。
WWF指,曾要求政府及企業制定政策,避免出宴會食用瀕危海鮮,政府其後設指引,禁止於宴會食用藍鰭吞拿魚、蘇眉及魚翅等,惟暫未禁止鰻魚。WWF冀政府執行相關指引,鼓勵企業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