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低碳想創坊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青年代表陳曉晴
當兩星期的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落幕,最多出現的頭條關鍵字是「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一個久候30年的跨時代賠償承諾。
回到現場,多國代表亦紛紛於結尾致辭中或恭賀或致謝或歡迎,表達對此共識的欣喜。然而,那個「But」後,總帶著絲絲無奈。去年決議設立,再由秘書處及不同工作組於一年間收集意見、商議細節、草擬條文……供下次會議再議,期間仍然可以存在無數的變數。就如今屆四大主題之一—減緩(Mitigation)。2021年格拉斯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各國以「Matters relating to the work programme for urgently scaling up mitigation amb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referred to in paragraph 27 of decision 1/CMA.3」,即設立一個工作計劃以回應科學家對未達標的減排行動及目標的警告,加強減緩政策的承諾及實施。而當中的數據、專家見解、建議及最終條文及運作方式,是COP27的主要議程之一。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官方青年和兒童組織(YOUNGO)氣候減緩工作小組(Mitigation Work Group)乘勢再次成立,我有幸參與其中,和不同國籍背景的青年一同實地跟進有關會議的進程,並向各國的談判代表轉達青年聲音及進行遊說—一個COP獨有的經驗。當青年相約在去年新設的兒童與青年的展館(Children and Youth Pavilion)碰面進行首次會議,始發現大家都對那個工作計劃未有清晰概念及深入了解,於是畫面就是人手各執一部平板、電腦,紛紛埋頭補課。掌握最新的交件內容、背景脈絡及各方大概立場後,氣候減緩工作小組成員們熟練地完成了第一份立場書,羅列我們對有關草案的批判及要求,例如要求非締約方持份者(non-party stakeholders)能有更積極及有效的參與;要將「淘汰化石燃料」確切地納入決議文件(final text)中;強調保護在地社區及生態系統;強調人權的重要性,和敦促各國於匯報時列出相應的建議等。
下一步就是旁聽會議、例出遊說對象、並一直商討更新立場書內容,再安排會面;並重複。憑藉經驗及行動力,成員迅速成功邀約了德國及挪威代表,及後亦接觸了瑞士、中國、印度、巴西、阿根廷、沙地的官方成員或談判代表。當中有同為青年的官員提醒我們應提早於COP27前進行遊說,因為來到現場的各人基本都已有明確立場及計劃,臨時改變的機會非常低。亦有客氣、回應正面的,於談判上卻絲毫未提。置身一個個滿佈鏡頭、螢幕、咪等談判會議設備的房間中,你將看到明示或暗示的指摘畫面,亦會見證大家一眾通過的喜悅、無奈的淚光、綿裏針的單打等,和一眾倦容難掩的談判精英。
當草議文件出爐,其實無從判斷當中是否有丁點來自我們的付出,但青年參與的重要性源於一顆顆沒有前設的環保初心,我們不會對比國內生產總值和島民家園的經濟價值,我們不會為選票政績改變立場,我們不會為油公司的資金放棄表態……一年過去,一百九十四個締約方聚首一堂,花了不少無眠晚上,進展如何? 如同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席阿洛克.夏爾馬(Alok Sharma)的結尾致辭:「Emissions peaking before 2025, as the science tells us is necessary. Not in this text. Clear follow-through on the phase down of coal. Not in this text. A clear commitment to phase out all fossil fuels. Not in this text.(如科學家預警的各國於2025前碳達峰,未見於文;清晰的減煤計劃,未見於文;淘汰所有化石燃料的承諾,未見於文)」。
COP27終於成立了「損失與損害基金」,但缺乏減排計劃只會帶來更多損失與損害。當我們常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來自我鞭策,期望各國領袖能以同樣的態度應對氣候變化。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