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計劃在南大嶼發展「生態康樂走廊」,擬於長沙、水口、貝澳及石壁興建多款休閒康樂設施。土木工程拓展署展開兩個月公眾諮詢,多個保育團體批評政府「借保護生態之名,行破壞之實」。團體指按政府建議只會是「樂園打卡式」旅遊,影響當地生態,擔心水牛淪為打卡點,新碼頭和新航線將會影響中華白海豚和江豚棲息水域。團體呼籲市民在本月28日諮詢期屆滿前提出意見。
發展局早前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提及,《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的研究建議》中提出以康樂活動作為長沙及石壁的主線,前者主要為動態活動,如增設登山吊椅和水上活動區等;後者則集中於靜態活動,如以露天博物館的概念增設文物徑。而具有較高生態價值的水口和貝澳則着重於自然教育,倡提供行人步道。為應付旅遊需求,當局亦計劃加強南大嶼的陸上和水上交通配套,包括增加泊車位連配套設施和在長沙加建碼頭。
憂水牛變打卡點 滋擾其生活
人稱「牛媽」的嶼南水牛學會創辦人梁韶華照顧水牛逾十年,她指現時水牛數量只有118隻,批評政府紙上談兵,在沒有視察水牛和沒有任何保育工作下提出建議,她擔心水牛會淪為遊客打卡的目標,所增加的人流亦會對水牛的生活造成滋擾。針對貝澳建樹上步道,梁質疑其可行性,直斥「你(政府)喺咁細嘅濕地裏面,啲樹冇一棵超過三十年,你走去抄人哋澳洲嗰個樹上步道?滑唔滑稽啲呀?係咪要整啲水泥樹、假樹去支撐嗰樹上步道?」,同時對清潔和管理上的問題表示關注。
對於政府發展水上交通配套的建議,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指出長沙興建碼頭及其他配套與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的生活水域「完全重疊」。她續稱,這兩款海豚均是中國重點保護動物,但政府的計劃和諮詢完全沒有提及牠們,「唔知會唔會係因為所提及嘅景點完全唔喺海上面,而交通或者碼頭只係一個配套嚟,只係一個副題,到時土木署下一步會做環境研究,其實佢會幾深入研究呢啲配套對海上動物帶嚟幾大影響呢?」她表示無論興建碼頭還是其後營運,必定對鯨豚造成傷害。
有旅客摸蜆「大小通吃」露營遺棄整個帳幕
居民均認為大嶼山擁有珍貴的生態價值,對政府方案有不同的意見。梁先生懷疑方案的可持續性,認為政府建議的旅遊是「樂園打卡式」,只會消磨南大嶼的獨特性。他另指在水口及長沙加設步道會增加海洋垃圾,故倡政府該投放更多資源去改善問題。楊小姐表示現時遊客對大嶼山已構成問題,「水口係好多人嚟掘沙白,大小通吃,個個一桶二桶咁攞走,同埋一次過可以過百人喺度」,又指有人露營後遺棄整個帳幕。她建議增設家庭樂單車徑,鼓勵更多生態導賞,令遊客可以享受大嶼山,更學懂保育的重要性。賴小姐則提出「社區培力」的概念,意指運用社區內人手和資源,去維護南大嶼的生態,並進行鄉郊復育。
被問到理想生態導賞的方式,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認為要運用大嶼山原有的優勢,建議與當地居民商討如何展現其文化特色,而且以深度遊的形式,配合人流管制,再由街坊或受訓練的導遊帶領,並非走馬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