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無系統多哈四天遊記(七):何謂亞細亞

無系統多哈四天遊記(七):何謂亞細亞

在卡塔爾看男足亞洲盃,其中一個不時在腦海出現的問題是:何謂亞洲?亞洲亞細亞或者亞洲不是西方世界的一分子,但亞洲這個概念和詞語,卻是西方來的。

單是用亞洲足協的劃分,亞洲(就算排除澳洲)已包含五大地區。在多哈街頭和商場的店舖,那些官方紀念品只出售印度及其以西的球隊相關的。東亞的?北至日本、南至印尼,都要在球場內才買到。換言之,基於距離的原因,商販的評估是,只有南亞、西亞的球隊才會有較多的球迷到場觀戰。

返港前幾小時,在那著名地標Souq Waqif的露天餐廳吃晚飯。突然,先後有沙地阿拉伯和阿曼的球迷在我身前巡遊。我知道他們是這兩支球隊的球迷,全因他們手持的旗幟。雖然我能說得出穆斯林的兩大教派,又或者對不同阿拉伯國家的外交政策有皮毛的了解,但沙地人和阿曼人到底有何分別呢?阿拉伯諸國到底有何不一樣的地方呢?我是完全不知道的。二十多年前學會不要隨便為某一群體、某個地方的人賦予「標籤」,但這一刻卻覺得標籤也有其好處。

幾個古文明的遺產一路影響著亞洲的不同地區,亞洲真是非常多元。多元到我根本無力對這個我所屬的洲份有合理的了解。但如果任何的集體、社群是需要起碼一些共識或者共通點始能連繫起來,亞洲又可以憑甚麼呢?

世界各地運動主管機關,都要阻止競技的「政治化」。但實際上,不同機關要排除的,主要是他們不認同的主張。在歐洲(排除了俄國後),聲援烏克蘭就不是政治,可以堂而皇之與大賽結合。而在卡塔爾舉行的亞洲盃,聲援巴勒斯坦也有類似的效果。我支持的些路迪,可以因為球迷展示巴勒斯坦旗幟而被罰款。在亞洲盃,當然沒有這個問題。就算當日賽事沒有巴勒斯坦隊,要找到觀眾拿著巴勒斯坦旗,也不困難。事實上,在多哈的街頭,也會不時見到巴勒斯坦旗在建築物上展示出來。

這張旗幟,或者用英語說一句「Free Palestine」彷彿就是我這個來自東亞的人,跟這邊陌生的西亞,建立那膚淺到極點的聯繫的一種方法。那個晚上在看台上目睹巴勒斯坦攻破伊朗大門,與全場觀眾一起喝采鼓掌,確是有一種共同體的感覺。但這共同體的根源,還是巴勒斯坦平民百姓所受的壓迫和不義。

過去百多年,也有一些思想家、政治人物(家?)提出過以「亞細亞」作為一個共同體,以在西方主導的世界上爭尊嚴和地位。但就算沒有當權者/既得利益者有意無意的阻撓,這種團結又談何容易?

在多哈待了幾天,我依舊以為「中東菜」就是中東菜。後來那個有關約旦菜式的紅牌,對我而言是莫名其妙的事。卡塔爾富人的生活,不也是來自南亞的勞工用血汗協助造就的嗎?

回到香港,沒有菲傭和印傭,這城市如何運轉?電視上播放著「亞洲超星團」的廣告,那些人的樣貌還只有所謂的東(北)亞長相。

而且,在這又有誰在乎巴勒斯坦?跟這邊的人對話,又能假設對方是同情巴勒斯坦嗎?

亞洲或者終究是一個歷史中隨意出現的概念而已。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