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民間巴士論壇 質疑新巴乘客滿意度九成「造數」、倡改革專營權制度

民間巴士論壇 質疑新巴乘客滿意度九成「造數」、倡改革專營權制度

(獨媒報導)新巴、龍運及城巴(機場及北大嶼山網絡)專營權將於2023年到期,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本星期五(6月18日)討論,政府傾向延續專營權十年,並將於展開為期約三個月諮詢至9月10日。多個區議員及民間關注交通團體今日舉行網上論壇,多名嘉賓質疑新巴滿意度達九成是「造數」,亦認為必須大幅修改專營權制度,才能解決巴士公司減班又加價的問題。

根據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文件,在乘客滿意度方面,分別為城巴(專營權二)94.4%、龍運92.4%及新巴90.4%,政府指服務大致令市民滿意,將與三間巴士公司商討延續十年專營權。

不過進行該調查的方式備受質疑,中西區交通及運輸委員會主席葉錦龍指,認為新巴滿意度實際是低於五成,他指調查只透過電話訪問500人,人數太少。他收到最多的居民意見是班次不穩,經常兩班巴士一同到站。

無標題
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

東區區議員韋少力指,2019年後她已棄鐵轉坐巴士,留意到新巴班次不穩。她指即便是政府進行的調查,新巴在乘客最著重的可靠度上只有約七成滿意,所謂的九成滿意度是計及巴士設施等其他指標「拉上補下」得出。

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認為新巴滿意度真實的數字應為九成不滿,她重提本年1月24日新巴港島大脫班,引致一片混亂。她提到巴士公司不斷削減服務,近日涉及灣仔區的七條線減少的班次高達兩成。

新巴及城巴去年易手後,管理備受批評。同出席論壇的新世界第一巴士公司職工會會長林錦標指,匯達交通接手後,要求載客量需達百分之一百,車長面對「頂閘」亦沒有辦法,「對啲乘客唔住」。他又提到新巴每星期的班次編排皆有所不同,指車長難以適應,令服務質素下降。林錦標又批評公司策劃部過份削減巴士的行車時間,令車長食飯及休息時間減少,明言工會對公司無信心。工會理事盧子維則指,管理層只著重八達通數據作規劃,忽視使用其他支付方式包括現金的乘客,結果導致誤判。

無標題
新世界第一巴士公司職工會會長林錦標

政府提交的立法會文件中,三間巴士公司中亦以新巴的財務表現最差,新巴在2019/20年度虧蝕5,000萬,是連續三年虧蝕。其客量數字亦不斷下跌,由2013/14年度的日均載客502,000人次,跌至2019/20年度的398,600人次。而龍運表現最平穩,2013-2019年盈利維持3,900萬至5,900萬,城巴(專營權二)亦有盈利,但2019/20年只有600萬,過往六個年度盈利則是7,000萬至1.3億。政府文件亦特別提及新巴主要港島經營、增長空間少,前景不如龍運及城巴(專營權二),表示會研究重整路線及整合專營權等方案。

油尖旺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嘉朗認為,來年港鐵東鐵綫過海,將予新巴致命一擊,失去僅餘有盈餘的隧巴路線。他認同可考慮將新巴合併至城巴,便利調動車隊及車長。

公共運輸研究組發言人鄭衍祺則明言,目前新巴專營權並無盈利能力。他提到目前專營權制度的問題,指九巴擁有逾75%市場,其專營權亦有大量盈利能力高的路線,建議重劃專營權經營區域,並引入新經營者競爭。公共運輸研究組主席韓家謨則指,2000年時,港島人口仍佔全港四分之一,但今日已經是七分之一,人口不斷下跌加上老化,令經濟活動及巴士服務需求減少,加上兩條新鐵路通車,以港島為主要經營地點的專營權必定會出現問題。

無標題
公共運輸研究組發言人鄭衍祺

民主黨早前舉行記者會,倡議由政府出資購買部分社區必要服務。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嚴駿豪以服務域多利道的43M(田灣至石塘咀)為例,沿途人口較少,難以盈利,但公共交通仍是必需,他亦認為可續探討專營權以外與「公有私營」等模式。楊雪盈則提到部分學校面對校巴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政府可考慮透過資助巴士線模式取代專用校巴。

無標題
南區區議員嚴駿豪

陳嘉朗提到,台灣有地區可按公民提案開設巴士路線,由政府補貼一段時間,觀察客量及是否能持續經營。他又期望能容許動物使用巴士,增加假日帶動物出行的客量。他批評政府作為大股東的港鐵不斷拓展,卻不考慮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生存空間,認為政府應利用透過港鐵所得的收益,協助整合及維持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營運,例如資助小巴公司購買低地台小巴,提供往來醫院的服務,此舉亦可節省資助復康小巴的開支。

南區交通暨灣仔交通成員羅兆然則促巴士公司多聽民間意見,他以590(海怡半島至中環)被取消為例,巴士公司堅拒延長90(鴨脷洲邨至中環)至海怡半島,難令市民滿意巴士服務。

工會則指運輸署在道路管理上責無旁貸,盧子維以590為例,稱交通暢順下車程只需20至25分鐘,但一漸嚴重的交通擠塞令路線「有競爭力變了無競爭力」。林錦標亦指,工會多番提議改善擠塞情況,例如在灣仔入境事務大樓外劃黃格,令巴士更容易出站,政府亦需限制私家車增長。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