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南港島線(西段)主要以高架橋興建 民主黨憂噪音及景觀問題

南港島線(西段)主要以高架橋興建 民主黨憂噪音及景觀問題

【獨媒報導】運輸及物流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採用中運量的「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取代重型鐵路,推展黃竹坑站至香港大學站的南港島線(西段),當中黃竹坑至瑪麗醫院一段主要以高架橋方式行走,民主黨昨發新聞稿指,沿線為已發展區域,憂高架橋或衍生噪音及景觀問題。

民主黨的新聞稿中提到,新系統以主要以高架橋方式興建,與20多年前由地鐵公司提出接近全地底的方案分別極大,前南區區議會主席、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表示憂慮,認為難以在沿線已發展區域以高架橋穿插,從而衍生噪音及景觀問題。他又提到,連同港島綫和南港島線(東段),更有三套不同系統,認為或令轉車出現困難。民主黨又憂新計劃將推倒華富邨預留的地底車站方案,最終整個重建進度。

螢幕截圖 2024-12-02 下午12.09.17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在港台節目指,中運量主要形容運力,目前的只有三卡的南港島線(東段)亦屬此列,惟其標準如路軌仍屬重型鐵路。新技術出現後,相關基建比較簡單,如當局亦準備於東九龍線、啟德及洪水橋應用,好處是施工期較短及成本較低。

對於新系統擬以高架橋方式興建,張欣宇認為即便興建重鐵,高架橋亦應是首選,造價低兩至三倍。他又提到新系統的高架橋更簡單,類似是行人天橋,佔地較少,亦令成本較低。至於沿線不少為已發展區域,張欣宇料走線沿馬路及公路興建。至於或出現的噪音及景觀問題,他望紓緩措施能有幫助,指目前南港島線(東段)亦成為景觀及地標。他又提到新系統使用膠輪,噪音比重鐵的金屬為少,有需要亦可加設隔音屏,望能取得平衡。

至於運力是否足夠,張欣宇以南港島線(東段)為例,每小時最高峰單向人數可載逾萬人,新系統則為6,000至8,000人,他會於周五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跟進。項目擬於2027年開展前期工程,張欣宇望五年內完成,2032至33年通車。

《鐵路發展策略2014》南港島線(西段)方案
《鐵路發展策略2014》南港島線(西段)方案中,香港仔及田灣一段設站於內街,主要以隧道方式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