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政府計劃批出城巴(機場及北大嶼山網絡)、龍運及新巴新專營權,交通諮詢委員會今日討論。主席張仁良及委員孫淑貞會後見記者,他們連番力撐政府。張仁良稱巴士加價「to be fair」並非經常加價,又指巴士公司疫情下調整班次,可透過應用程式通知乘客「以科技解決問題」,委員孫淑貞對就巴士公司投訴有所上升,指或與疫情受控,市民增加出行有關,並不等於巴士服務下降。
城巴(機場及北大嶼山網絡)、龍運及新巴現有專營權於2023年到期,政府早前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表示認為三間巴士公司服務表現良好,將展開批出新十年專營權的討論。目前運輸署就新專營權正進行諮詢,至9月10日截止。
交通諮詢委員會今日討論,會後主席張仁良及委員孫淑貞。張仁良未有回應交諮會是否認同延續專營權,以及是否應引入其他競爭者。
新巴及城巴(專營權一)於今年及將於明年加價,記者問到會否在新專營權下限制票價增幅,張仁良即為巴士公司護航,稱「to be fair to them,佢哋唔係成日加價」,又加價原因為營運成本大增。他指巴士主要乘客為基層市民,政府是否批准加價時,會考慮市民承擔能力。
有記者問到巴士公司在疫情期間減班,引起市民不便,張仁良稱巴士公司可以提早在手機應用程式通知市民,讓市民可以選擇不同的出行方式,稱「科技可以解決問題」。
交諮會轄下交通投訴組季報,2021年第一季共有4,374宗有關公共交通服務的投訴,比去年同季高20.8%。而關於專營巴士服務的投訴則有1,943宗,比去年同期上升11.1%。涉及九巴的投訴有901宗,84%涉及服務水準,13%涉及服務質量。而城巴收到277宗投訴,84%涉及服務水準、14%涉及服務質量;城巴(第二類經營權)則接獲39宗投訴,79%涉服務水準、17%涉及服務質量。新巴亦接獲320宗投訴,19%涉服務質量、88%涉服務水準。龍運巴士接獲41宗投訴,26%涉服務質量、68%涉服務水準。新大嶼山巴士接獲27宗投訴,11%涉服務質量、85%涉服務水準。過海隧巴則接獲338宗投訴,12%為服務質量、94%為服務水準投訴。
對於涉及巴士公司投訴有所上升,交諮會委員孫淑貞認為是因為疫情受控下,市民增加出行及使用巴士服務之故。她認為投訴增加,並非等於巴士公司服務質素下降。
張仁良則指,會上委員對此亦有討論,但指公眾不可單憑一個季度的數據便斷定不應該繼續批出專營權,指「要睇13年至今嘅trend(趨勢),唔好單一睇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