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過了一段時間,香港人走出疫情的困境,社交距離逐漸復常,不知大家選擇出外旅遊,北上消費還是留港日夜繽紛?以下,就讓我們回顧上一年經歷的十件公共空間大事,不知當中有沒有你的參與:
第一位:政府於9月起推出「香港夜繽紛」,利用海濱用地舉辦不同活動
為了回應「香港夜繽紛」的活動,政府在2023年底於不同的海濱場地舉辦了各種活動,包括演出和市集,並加入新的元素,例如水上運動、拉丁舞和韓流舞蹈等,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參與。例如在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長廊舉行「堅農夜市.寵物世界」、廟街夜市等活動,旨在提供更多樣化的娛樂和休閒選擇,讓市民能夠享受到獨特的夜間體驗。
第二位:葵涌邨垃圾房化身「社區畫廊」多年,畫作網上廣傳不久被全數移除
葵涌邨百葵樓垃圾房多年來被轉化為「社區畫廊」,垃圾房牆上掛着近50幅鑲有框架的人像畫、風景畫,更掛有多個古董時鐘,為平平無奇的垃圾房添上幾分藝術氣息,背後原來是有清潔工華哥本着「用得唔好嘥」的信念,將街坊棄掉的畫作美化垃圾房來「養眼」。惟事件曝光後恐引來「打卡潮」,惟這些畫作在網上廣傳後不久便被全部移除。
最初佈置這些畫作的「策展人」和清潔工華哥告訴媒體,拆除畫作是房屋署下令的,但其後他改口稱考慮到市民的安全而將畫作暫時存放在儲物房內。《獨媒》其後再次前往現場,承辦商並派出經理駐守,並強調這與房屋署無關,華哥則表示未來可能會再次展示畫作。
第三位: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商界三方合作將空置用地發展成「舍區」
為支持善用土地,在社區提供更多創意公共空間,全新的鰂魚涌海濱社區休憩空間「舍區」正式落成,並於去年7月啟用。
「舍區」位於鰂魚涌海善里,佔地面積逾3700平方米,將於7月開始試運,並逐步向公眾開放使用。該區設有多元化設施和豐富多樣的場所,其中包括24小時開放的半露天展演空間「船塢劇場」,採用階梯式劇場設計,讓觀眾可以坐在階梯上欣賞各種表演。這裡不僅提供觀賞表演的場所,也可供公眾休息放鬆。
「社區工房」則為展覽和工作坊等藝術文化活動提供理想場地,同時方便藝術家和公眾進行互動和交流。「社區廚房」將舉辦烹飪班和特色小食工作坊等活動,透過飲食文化將社區聯繫在一起。
室內的多用途活動室配備有排練設備和全身牆鏡,可以根據活動需求和人數調整空間,適合各種表演和綵排。戶外開放式草坪和寵物友善設施則為大眾、動物愛好者和寵物提供一個綠色休憩空間,在繁忙的城市中享受和放鬆。以上設施將為公眾提供一個多功能且充滿活力的社區空間,促進文化藝術交流和社區連結。
第四位:粉嶺高球場的命運引起大眾討論
政府於去年9月1日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舊場約32公頃的土地,在其中9.5公頃用地計劃興建公營房屋。然而,目前該計劃正面臨哥爾夫球會對環境評估報告提起的司法覆核挑戰。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於8月宣布,9月1日下午開始開放位於粉錦公路以東的公園(即部分粉嶺高爾夫球場舊場)包括寵物共享公園、步行徑等設施供公眾使用並由康文署接手管理。公眾可以免費進入使用。寵物共享公園及五人足球場的開放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6時,而步行徑將開放至晚上9時。
第五位:房屋局為公屋制訂「幸福設計指引」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為公營房屋居民締造更有幸福感的居住環境,房屋局會制定一系列計劃,為公屋制訂「幸福設計指引」,在房屋署所管理的193個公共屋邨的其中5個進行「幸福設計」先導計劃,同時會在10個屋邨進行美化工程。預計於2027年完成。
由於幸福感難以具體量度,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未來會研究一套指標,以衡量政策成效。她又指「幸福感對我來說,是重建鄰里互助,實現跨代共融。」,並鼓勵日後私人參建居屋、首置項目,甚至私人樓宇都能參考幸福設計。
小編認為香港不少屋邨歷經40至50年,其房屋本身以至鄰近公共空間都有迫切翻新的需要,引入新的硬件配套。加入新元素的同時,要讓居民能夠感到幸福,設計應以人為本,須要考慮他們的需要,才能凝聚公共生活,讓公共空間成為社區客廳。幸福感的確很難量化,何為幸福仍人人不同,期望當局透過走訪更多屋邨,舉辦不同的工作坊,讓居民能夠表達到其意見,從而制定幸福設計及指引來提升居住質素。
第六位:施政報告提出會「悦目亮麗城市」,活化河道明渠為康體場地增設計元素
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推行「悅目亮麗城市計劃」。計劃由政務司副司長負責統籌,旨在加強美化城市,包括重點打造沙田城門河及元朗明渠為賞花熱點,於節日期間改善主要道路中央分隔帶及迴旋處花床等園景,以及為合適球場、體育場館外牆及洗手間注入藝術及設計元素等。
計劃本身雖能為香港居民增加休憩空間或打卡熱點,但不能忽略新熱點的質素及持續性。小編認為如何設計十分重要,例如在城市大小道路中融合了自然環境元素的景觀設計,令市民可以在石屎森林中有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建立身心健康的城市生活。同時,應優先考慮本身的地區特色,選取適合的品種種植,重視與周邊環境的配合,改善城市整體的質素。
第七位:市建局計劃於旺角水渠道開展城市水道項目
為解決油旺區舊城老化的問題,市建局於2021年開展《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研究提出於旺角水渠道開展城市水道項目,建議將現時位於花墟徑的水渠改建為水道,供市民消閒康樂之用,並新增及連接油旺兩個主要的公共空間(水道公園及城市中心公園),於未來5年逐步落實。
小編認為項目本身能改善舊區環境,減低市區密度,改善衛生治安等城市問題。另外,改建項目增加不少有主題性的公共空間,但是能否達到吸引市民及遊客停留享用的目的,很多時取決於水道兩旁及新建公園等公共空間的設計。若要使其成為遊客喜愛的旅遊景點,必先以設計吸引遊人行經、停留或進行不同的動靜態活動,靠著持續不斷的人流帶動商機及注入活力。
第八位:大圍八爪魚天橋兩腳被封 居民兜遠最多4分鐘
因配合港鐵大圍站上蓋商場圍方的落成,附近行人道路網作了不少改動,人稱「八爪魚天橋」的行人天橋系統其中兩個出口被封,令當區居民需要改道而行,較之前多花3到4分鐘,大感不便。
行人天橋不單作為市民出入不同地方的「城市輸送帶」及解決人車爭路的城市設計外,讓我們反思天橋本身仍可以是公共空間的一種,一個能夠讓公共生活發生的地方。香港市民的生活模式令你有機會每天在天橋上接觸到社區上的不同人士,如與你相同上下班時間的街坊、假日喜愛在天橋聚集的外傭、派傳單推銷的人、因避雨而逗留的人和拍攝巴士的巴士發燒友等,天橋或多或少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經意或不經意的面對面溝通,幫助社區人士建立網絡,使他們對社區更有認同與歸屬感,故此,政府不單考慮行人天橋的可達度,更應從行人天橋作為公共空間的角度出發,提升天橋內外景觀、衛生和行經時的舒適度。
第九位:政府為劏房户推社區客廳
為改善現時「劏房」戶的生活社區環境,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在劏房戶較多的地區引入「社區大廳」概念,為居民提供共同空間相處,同時減少他們留在不適切居所的時間。
早於2022年5月,勞工及福利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中,提出「社區客廳」的理念,是通過商界、民間以及非政府機構合作,為居民提供額外生活空間。而社區客廳的意義不單要為弱勢社群提供活動空間,更應有家裡客廳的功能。客廳是一個家庭的活動中心,一家人在此聚談、看電視和玩遊戲等,是增長感情的好地方。街坊鄰舍如一家人聚集於社區客廳、共享廚房和飯廳,一同溫習及做運動,望能互相認識,守望相助,建立社區網絡,增加對社區的歸屬感。
第十位:茶果嶺海濱公園啟用
政府近年發展茶果嶺一帶,新的康樂設施亦必不可少。茶果嶺海濱公園於2023年8月落成啟用,佔地約1.8公頃,其中園景平台位於渠務署的觀塘污水泵房上蓋。由於是區內較大型的公園,設備較新,鄰近海傍,相信已成為區內人士消閒的好去處。
公園設有5個主題區,設有不少新穎的康體設施,如彈床、攀岩陣和彩虹隧道等,照顧不同年齡層所需,更有香港人近年喜愛的草地,容許繫上牽繩的寵物進入,而且鄰近海傍和享有開闊的景觀,不是每個公園都擁有。
其中小編最欣賞的設施是位於「大地與空氣」主題區內的樹蔭氹氹轉,不僅為小朋友提供較新穎的玩樂設施,也設有空間給輪椅人士使用。公園設計能夠照顧到不同人士的需要,不但提升身心健康,更透過康樂設施與社會有更多互動。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