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水泉澳邨前車可鑑 勿再建「孤島」

水泉澳邨前車可鑑 勿再建「孤島」

撰文:謝頌昕
攝影:Bob

根據區議會文件,馬鞍山村發展計劃預料可容納約2萬人口。如讀者曾到馬鞍山郊遊,大概都難以想像一個山頭如何能成為2萬人的家。事實勝於想像,沙田同樣有一個建於山上、容納更多人口的屋邨——水泉澳邨,服務該區多年的區議員列出當區的3大問題,並指因規劃問題,令該處難成一個完整的社區。

2015年起開始入伙的水泉澳邨位於博康邨上面的山頭,分4期共18座,是逾1.1萬個家庭、近3萬人的安樂窩。記者採訪當日從博康上山,要轉兩程升降機才順利到達區議員盧德明位於山頂的辦事處。

等𨋢5分鐘 多條巴士5日工

在水泉澳未正式入伙時已在當區服務的盧德明稱,交通可說是邨內最明顯的問題,簡單如上班繁忙時間,街坊在升降機塔要排近5分鐘才可到博康坐馬鐵。

如想省腳骨力,當然可選擇坐車。在水泉澳邨商場附近的巴士總站有多條巴士線任君選擇,但其實多條巴士線只是周一至周五的「期間限定」,真正全年無休的只有4條分別來回葵芳、觀塘、佐敦及沙田市中心的巴士線。

小巴同樣有4條線,不過盧德明指,因個別路線載客量一般,小巴公司自行減班次,變成街坊坐小巴通常只會去博康轉馬鐵或去大圍。雖現時水泉澳邨已不如傳媒年前形容的「孤島」,但交通始終是邨內的一大問題。

街市檔少餸貴 寧落山購買

水泉澳邨依山而建,簡單可分成山腰(5座)和山頂 (13座),而商場是建於山腰,換言之有逾半街坊如要買日常用品或要買外賣醫肚,都要先乘一程升降機由山頂到山腰。不過對街坊而言,商場和邨內的街市只為滿足最基本需要,以街市為例,檔少租貴,即街坊少選擇兼要捱貴餸,故不少人寧願到山下沙(角)乙(明)博(康),甚至去沙田和旺角買餸。

規劃冇人性化 非一個社區

規劃的問題,進而就衍生社區建設的問題,盧德明在訪問不時形容水泉澳邨「設計低能」和「冇人性化」,地理位置使屋邨欠缺一個中心點,街坊最多只會在自己所住的大廈及附近幾座游走。水泉澳邨其中一個特點是多天橋,9條行人天橋、6組升降機塔和10組扶手電梯連接全邨,變相街坊在邨內以點對點形式出沒,一落車就會直奔回家,甚少會到商場以外的其他地方,使水泉澳只是3萬人的家,而非一個社區。

對於馬鞍山村的發展計劃,盧德明甫聽到即大呼和水泉澳甚相似,他忠告要「跟緊啲」,如最終發展已成定局,要避免再出現另一個「孤島」,就要留意邨內配套,尤其是社福措施能否配合邨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