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可持續大嶼辦事處,在今年六月完成《檢視大嶼山的交通運輸基建網絡及旅客接待能力的研究》,提出包括興建隧道打通梅窩與愉景灣或大蠔的方案,並研究只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鄉事派不滿,認為是「本末倒置」、「自己撠自己」。
《檢視大嶼山的交通運輸基建網絡及旅客接待能力的研究》按照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方案,研究改善區內道路網絡。報告雖然表示南大嶼的日均車流量只佔容車量的一半或以下,且按「北發展、南保育」的原則,沒理據大規模興建連接南北的交通基建。但報告亦指東涌道是現時唯一連接南北的通道,缺乏緊急應變能力,提出多個可作進一步研究的方案加強南北連接,包括興建隧道打通梅窩與愉景灣或大蠔,
研究亦指出,連接石壁與大澳道的羌山道狹窄多彎,需加強安全性,故提出兩個方案,即建造一條新隧道連接石壁與大澳道,或建造一條高架行車天橋取代現有羌山道。研究亦指將考慮新路是否只容許公共交通使用。
大嶼山鄉事不滿「南保育」 斥「自己撠自己」
對於報告未有提及大幅改善南大嶼區內的道路,大嶼山南區鄉事委員會主席兼當然議員何進輝不滿,指區內道路自1950年代起已無大變,「因為南保育唔郁得,呢個係致命傷⋯⋯所以我好反感」。他又將槍口指向郊野公圈,認為郊野公園範圍迫近馬路,「其實我覺得呃人㗎,規劃署前幾年先喺貝澳南部劃咗郊野公園咋嘛,係咪?自己撠自己」。
何進輝亦不滿新建道路或只容許公共交通使用,「你擴闊但你又唔畀(私家)車輛入嚟,冇意思㗎喎」。離島區議會主席余漢坤亦認為是「本末倒置」,「請不要只容許公共交通,咁就好嘥資源,一定要所有交通都行得」。他指梅窩如建隧道連接愉景灣,須收回愉景灣的私人道路,認為新隧道應直接連接大蠔。至於改善石壁與大澳道的交通方案,余漢坤認為建橋會影響生態,傾向採用隧道方式。
土拓署總工程師何國輝表示,現有的愉景灣隧道尚有剩餘承載力,認為打通到愉景灣不會令愉景灣一帶的車流超負荷,同時也會繼續審視連接到大蠔的可行性,日後將諮詢受影響居民。
方龍飛倡東涌建橋至大澳
離島區議員方龍飛則再提興建由東涌到大澳的沿海行車天橋,余漢坤亦附和指「你港珠澳大橋都起到咯,起多條細啲嘅橋,相信問題唔大」。郭平則指近年多了行山客乘車到伯公坳,再步行上大東山,提議在伯公坳設立迴旋處,讓嶼巴可於該處掉頭,加快回車。
何國輝表示,高架橋的工程會嚴重影響大澳及沿岸的生態環境與景觀,現階段認為不可行。至於伯公坳迴旋處,署方指伯公坳與舊東涌道一帶位處郊野公園範圍內,需在下一階段再評估設立迴旋處對生態的影響。
八成大澳居民呻遊客引致擁擠
署方的研究在2019年訪問了2,000名大嶼山居民,當中八成的大澳居民認為周末遊客引致過份擁擠,七成認為周末已無容量承載更多旅客。郭平問及如何設立資訊系統提醒遊客,委員會主席兼大澳鄕事委員會主席何紹基認為應在大澳設立更多住宿,讓遊客可以過夜,無須趕在同一日離開以致擠塞。
署方表示已接觸科學園的初創公司,望提供資訊平台報告大澳的人流狀況。至於提供更多住宿,他指符合南大嶼康樂文化走廊的的方針,當局亦計劃在南大嶼提供不同康樂設施,望能將遊客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