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市建局2024民間版業務報告

市建局2024民間版業務報告

2024年,地產市道低迷,眾地產商陷入困境,市建局情況亦類同。去年亦是對市建局的未來業務方向來說是個重要的一年,有很多不顯眼、公眾不多留意,有些甚至只是在市建局的星期日網誌中提及,但事關重大的新措施/舉動。這些措施雖然表面上為擺脫市建局目前關困境而來,但足以影響未來市區重建的形態及公眾利益。為此,研究員主要翻查了過去一年市建局行政總裁的「網誌」,分析這些「低調」措施的重大影響:

472981309_1021258810039224_2149663709645776631_n

重建規劃

官商摸底:推出「項目發展促進服務」

去年是市建局的「流標年」,市建局為免項目再流標進而影響收入,推出「項目發展促進服務」【註1】。這個服務雖美其名為「促進」,但將繞過社區層面,搭建發展商專屬平台和熱線,讓發展商提早得知項目細節並做好準備之餘,還能就發展參數、興建公共設施、財務安排直接向市建局提出意見。

由於市建局手握收地的公權力,其項目發展內容必然影響公眾利益,透明度及公眾觀感至關重要,但此「促進熱線」或令重建項目規畫發展更趨向「枱底化」,更提供了一個正式渠道讓有意入標的發展商在入標前「摸底」,此舉難免影響了招標過程的公眾觀感,或有人會質疑招標過程中,公眾利益有否受損。

例如,項目發展促進服務容許發展商對項目提出「興建公共設施」的建議。近年的流標個案,不少時候有新聞引述發展商消息「投訴」指不滿須按條款興建「過多」公共設施,可見發展商在投標時均會視這些公益條款為負擔。容許發展商在展開招標程序時提出「投訴」,擔心項目流標的市建局將有壓力跟隨,可預視未來重建項目的公共設施或會縮水,當初開展重建計劃時聲稱的規劃裨益亦會「走數」。

做發展商: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項目研究自行發展

沙浦道項目作為九龍城重建計劃第一個招標項目,最終卻流標收場。市建局其後表示其實早已透過不同方法提高投標的吸引力,包括放寬發展商在付款和出售單位時的限制,例如公司買家購買數量限制【註2】,但仍然不獲青睞,唯有開始研究自行發展。但不論是任改條款,抑或自行發展。整個改變過程,完全沒有經過公眾討論--市建局有否能力自行發展?自行發展增加了多少財政風險或未來政府援助/注資的壓力?

在缺乏諮詢的情況下,有不少可能未被討論,例如有否空間討論將土地交還政府重新規劃?沙浦道作為「啟德門戶」,但啟德規劃經過多年已經嚴重走樣,政府是否有角色重新定位沙浦道項目的未來?不做私人住宅(觀乎現時私人住宅供應過剩,還須多年消化),還可不同種類的興建可負擔房屋,總比市建局現在「摸象過河」自行做發展商好。

472876496_1021264596705312_483542094110982385_n

過橋抽「水」:花墟水道公園變水景

花墟重建爭議極大,市建局在推銷計劃時,其中一個重大「規劃裨益」是透過重開在地底的水渠,創造「城市水道公園」,改善景觀和提供不少於 8,800 平方米的休憩空間。 不過,由於已「蓋棺」的水渠年代久遠,蓋起亦因水渠污染嚴重。污染問題未能解決,市建局去年在呈上城規會的文件,水道公園已被改成「只提供水景」【註3】。本來的規劃裨益消失,是否無需要再進行,讓現有佔項目面積9成的公共空間不至被「吞併」。

幫社區「扮靚」但有冇問過人?:花墟聖誕「打卡」位及「型格九龍城」

自市建局局公佈花墟重建後,不斷發掘社區的「問題」:例如市民到花墟買花,被市建局批評為「經濟活動單一」;花業運作慣例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市建局則認為夜晚花墟「冷靜」,為「增添」社區活力,增設無地區特色、一式一樣的打卡聖誕燈飾;在太子道西天橋底打燈(有令駕駛者分心的可能),提振夜經濟,改善花墟「冷清」問題;未來甚至要在花墟畫以花為主題的壁畫(按網誌的示意圖),希望做到「地區營造」【註4】。難道花墟的主角不是花店的花和產業,而是牆壁上的畫?不了解內情的市民,或會以為花墟已經奄奄一息,急需市建局打救。

同樣情況亦出現在九龍城,潮州人和泰國人在區內聚居、開店,本身是九龍城特色所在。市建局去年卻重新定義九龍城的特色,說是要「提升」九龍城為「型格社區」【註5】,未來將推出一連串的「美化工作」,包括在舊樓外牆(又是)畫主題壁畫、美化後巷、電箱等等。

市建局一旦介入,根據往績,九龍城潮泰社區「小街小店」的特色,將很可能在市建局一番社區「型格」改造、地價升值的過程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但市建局委託的顧問在面對「士紳化」質疑時,卻指出「社會一直進步」,「老店經營或結業在乎自己」,「連租也交不起,自然生存不了」【註6】。彷彿不知道若沒有市建局的介入,老店還會好端端的繼續存在,社區亦有韌性會自行更新適應社會新環境。

壽終正寢?:黃大仙及西灣河全區重建研究悄悄消失

早於2021年時,黃大仙及西灣河的全區重建研究,連同油旺、深水埗和九龍城一同進行。當後三者的框架相繼推出後,黃大仙及西灣河的相關研究卻不見蹤影,可能已擱置計劃,未知是否因為市建局陷入財困,或研究後發現「無肉食」之故,可見其對推動重建的策略一直舉棋不定,亦可隨時走樣。

財政紀律

突破上限:放寬借貸上限至250億

市建局在2022-23年財政年度首次錄得赤字後,就不斷發出警示,表示要發債以應付未來收購所需要的資金壓力。2024年獲財政司司長放寬借貸上限至250億。市建局在2024年8月隨即發債120億,今年初再發債130億,其上限已完全用盡。

市建局的最主要收入來源在於發展商賣樓的分紅。現時市道慘淡眾人皆見,而市建局在高息環境下借貸,未來是要連本帶利償還的。若未來無力找數,會不會為此而開源節流,進一步向政府施壓更改實施多年的「同區7年樓齡賠償機制」【註7】,犧牲舊區業主權益?

上述的改動,部分潛在違反了《市區重建局條例》下訂明的《市區重建策略》的方向,例如在招標階段設立項目發展促進服務這條「市建局-發展商」熱線,只剩下市建局和發展商討論「發展參數」,會引來公眾質疑措施有否架空了《市區重建策略》下,成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的要求。後者要求成立一個地區層面(即包括市民)的架構,舉行多項公眾參與活動,擬定發展方向、市區重建的執行模式等。而若牽涉《市區重建策略》的改動,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亦須進行公眾諮詢,這點亦是欠奉的。

無疑2024年時地產市道慘淡的一年,眾發展商已出盡法寶在土地發展上爭取利益,政府有當然的責任避免公眾利益受損,但過去的一年,擁有公權力的市建局自己也變成發展商(沙浦道的例子),未來發展局能否駕馭市建局,拭目以待。但市建局面對財政危機下,難保市建局會繼續「發窮惡」,推出更多具爭議的措施,《市區重建策略》中所指的「以人為本」,可能只會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層面。


【註1】】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2024年12月29日。市建局山東街/地士道街項目試行「項目發展促進服務」 冀促進重建項目成功招標
【註2】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2024年11月3日。市建局決定收回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招標 研究自行發展 實現項目規劃裨益
【註3】集誌社。2024年10月21日。花墟重建|水道公園明渠不重開 被「簡樸」變水景 市建局:水質等問題 團體批「食公家地」建豪宅。
【註4】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2024年12月15日。推展洗衣街項目期間制定短中期措施 市建局帶動花墟人流 保持經濟活力
https://www.ura.org.hk/.../managing.../mdblog_20241215
【註5】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2024年5月19日。以多元化手法更新「龍城」區 冀成為全球「最型格社區」之一 擦亮「最佳旅遊地」招牌。
【註6】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2024年11月6日。舊區更新如何提高社會韌性?
【註7】本土研究社。2023年5月30日。 市建局的七年之癢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