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屯門同一路口月內兩宗行人致命車禍 設計罕見 視線被遮擋 促請政府全面審視路口設計

屯門同一路口月內兩宗行人致命車禍 設計罕見 視線被遮擋 促請政府全面審視路口設計

屯門鄉事會路與屯合街交界、位於屯門時代廣場對開路口一個月間發生兩宗致命車禍,共導致兩名行人死亡。今年三月初,一名68歲男子橫過馬路時被的士撞倒重傷死亡;而上周日(9日)再有一名60歲女子遭貨車重創,搶救延至晚上不治。兩宗事故同樣發生在清晨。

車禍一宗都嫌多,連續造成兩宗致命傷亡更是令人憂傷。惟短期內接連兩宗事故牽涉行人選擇路面過路,棄用行人天橋,該處過路設施不足的問題顯然易見。再者,我們發現涉事路口存在設計漏洞,促請運輸署盡快徹查、解決設計隱患。

過路需求高卻欠過路處 用天橋要行多四倍路

屯門時代廣場對開的屯門鄉事會路北行有不少跨區巴士落客;過境巴士、區內小巴、港鐵巴士亦在此上客,是屯門市中心的重要巴士停靠站點。故此,橫跨屯門鄉事會路的過路需求高企。然而,現時要由市中心安全往返此巴士站,只可繞經北邊屯隆街/或南邊屯匯街的行人天橋橫跨屯門鄉事會路。未計算需要上路行人天橋的垂直距離,路程仍比直接穿過路口的理想步行路線(Desire line)長至少四倍(220米vs40米)。

341281903_777867680248041_590680734704640179_n
街道變革圖片

街道變革成員事發後到現場視察,發現即使在車流甚多的傍晚,半小時內已有八人選擇直接橫過馬路。這個現象反映,路口現時的設計沒有考慮行人的直觀體驗,尤其是年邁或行動不便等人士的需要。將責任歸咎於涉事行人前,我們需要反思現時的路口設計,是否忽略行人需要?

路口視線被花槽和植物遮擋 罕見設計形成安全隱患

相關路段的問題遠遠不止行人過路設施。其實2017-21年間,相關路口已發生過十宗不同類型車禍,惟涉事傷者傷勢均為輕微而未被討論。當中的重要風險成因,就是屯合街一方的路口附近花槽和植物阻擋了路口視線互通區 (Junction Intervisibility Zone)。當有人 / 車嘗試橫過路口,司機會因為植物阻擋而難以察覺,亦會因花槽阻隔而容易有安全錯覺而開得較快,忽略花槽後方可能有行人或車輛出現。清晨時分昏暗車少、且車速較快的情況下,風險更大。

341322417_5917265044989585_4320596321849761235_n
街道變革圖片

再者,路口本身的設計甚為罕見:現時屯門鄉事會路南行的車流由燈號控制,北行卻不設交通燈號。若有車輛欲由屯合街駛往屯門鄉事會路北行,則需於綠燈時路口暢通無阻下,駛經路口黃色方格標記、進入北行連接路匯入主綫。回望九十年代衛星圖片,屯門鄉事會路過往設有連貫的中央分隔島,令來自屯合街的車流只可往南行。時移世易為顧及車流而改至現時的設計,造成人車均能夠直接橫過的情況,形成今日的眾多風險因素。當局和相關顧問於規劃和設計此路口改動時,有否仔細考慮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潛在風險,值得斟酌。

雖然屯合街路口的植物疑似在今次車禍後被削去,但花槽仍然存在,亦未能解決因路口罕見設計和欠缺行人過路設施所造成的安全隱患。街道變革促請政府相關部門全面審視此路口的設計,並且全面排查所有問題路口、進行道路安全審核(Road Safety Audit),有系統地改善道路安全。

文: Maximilian Li、Justin Yim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