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顧明日大嶼的一生(2018-2024?)

回顧明日大嶼的一生(2018-2024?)

《財政預算案》出爐,曾被形容為「必賺生意」、「上佳投資」的明日大嶼人工島,原定明年填海目標竟被取消,連啟動時間表也失蹤。「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計劃未來5年,為北都及其他項目每年發債950至1350億,政府消息指這5年發債計劃無明日大嶼份,極可能意味著5年內項目也不會重啟,據指傳媒追問陳茂波有否時間表,他也未肯回應。雖然政府否認擱置項目,但都令人懷疑明日大嶼是否已走到了「唔提就唔存在」的階段,可以估計,在巨額財赤和土地需求蒸發下,人工島已被北都搶去策略性地位,淪落到「棄島」邊緣。

回顧七年前「土地大辯論」起被極力推銷,至今明日大嶼淪落到「棄島」邊緣,當年政府及商界人士當年推銷明日大嶼效益的說話,在今天看來甚為突兀:

〔2018年10月〕
林鄭搶先在土供組之前,於《施政報告》公布「明日大嶼願景」,形容「呢盤生意係好做得過」,建制派民建聯、新民黨等表態支持。
團結香港基金王于漸、雷鼎鳴等38名經濟學者聯署支持明日大嶼,形容為「上佳的社會投資」。

〔2019年3月〕
發展局向立法會申請前期撥款,但最終議程未能排上該年度的財會。

〔2020年12月〕
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明日大嶼」計劃有關的中部水域人工島前期研究撥款,涉款5.5億元。

〔2021年6月〕
奧雅納工程顧問獲批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顧問合約,進行詳細的規劃及工程研究,合約價值約為2.2億元。發展局指預計於42個月內完成。

〔2021年10月〕
林鄭接受《星島》專訪,人工島規模大縮水,由1700公頃減至1000公頃。

〔2022年12月〕
填海造島由二變三,造價增至5,800億。
無聲無色開始三個月的「公眾參與」。

〔2023年2月〕
本土研究社聯同綠色和平發表全球人工島研究報告《問題島途》,發現近30年,全球與明日大嶼規模相若的大型填海項目或人工島,近8成爛尾或有延誤問題,顯示大型人工島工程的風險所在。報告發表後,發展局嚴厲譴責,指報告「危言聳聽」,但卻未提供實質證據。

〔2023年3月〕
「公眾參與」屆滿前,政商界開始跳船,質疑人工島的經濟效益、政府庫房入不敷支,當中不乏曾經表態支持人工島的人,包括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明報地產版陸振球。

〔2023年8月〕
交椅洲人工島「最新消息」頁面自此未有更新。

〔2023年10月〕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宣布成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審視大型基建融資方案,但對人工島著墨甚少,引來「棄島」猜測。

〔2024年1月 〕
綠色和平質疑人工島環評遲遲未出爐,建議財赤之下撤回明日大嶼。
「財赤預算案」已成定局,政商界開始吹風棄島,剩甯漢豪稱為免「地到用時方恨少」重現,決心爭取2025年底開始填海起人工島。

〔2024年2月〕
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表示,會為北都及其他基建項目發債融資,交椅洲人工島的具體推展時間,則考慮公共財政狀況等因素。

除了明顯的財政因素外,過去七年民間持續對明日大嶼展示的關注,亦令各方了解到填海造人工島的風險。不過要注意的是,是次預算案有不少蛛絲馬跡顯示政府未肯完全放棄明日大嶼,包括在部門預算中繼續保留研究人工島的項目,大眾須密切注視5年後明日大嶼人工島會否「借屍還魂」。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