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即捐款

【麻麻地】地價收入目標210億 賣幾多地補幾多價先夠冚?

【麻麻地】地價收入目標210億 賣幾多地補幾多價先夠冚?

圖:2025年一月,政府賣地記者會。

政府上月公布財政預算案,土地市場疲弱下,將來年預算的總地價收入定為210億,並提及來年不會推售商業用地,轉為只售8幅住宅用地,合共提供約4455個單位,為15年新低。

儘管政府近年預算已不斷調低主要來自賣地及補地價的總地價收入,但憑藉這8塊住宅地,以及發展商補地價收入等,便認為可用作補貼政府庫房210億的目標,似乎仍是過於樂觀。

482026824_1065559202275851_6153860074229930472_n

靠賣嗰8塊地夠唔夠頂210億?

研究員翻查了各測量師行
➤ 西貢打鼓嶺清水灣道(滾存地)|24,900平方米|332戶|
中原估值:15.1億|普縉估值:10.6億|美聯估值:沒有數字

➤ 赤柱環角道(滾存地)|23,900平方米|637戶|
中原估值:72.1億|普縉估值:26億|美聯估值:沒有數字

➤ 東涌第 106A 區(滾存地)|14,200平方米|985戶|
中原估值:8億|普縉估值:7億|美聯估值:8.02億

➤ 佐敦谷彩興路|3,800平方米|573戶|
中原估值:18.4億|普縉估值:11.8億|美聯估值:沒有數字

➤ 牛頭角彩霞道|3,100平方米|420戶|
中原估值:15億|普縉估值:10.8億|美聯估值:沒有數字

➤ 筲箕灣東大街|1,500平方米|193戶|
中原估值:9億|普縉估值:7.6億|美聯估值:沒有數字

➤ 屯門海珠路|4,400平方米|525戶|
中原估值:4.3-5.7億|普縉估值:8億|美聯估值:6.25億

➤ 荃灣永順街與德士古道交界|6,500平方米|790戶|
中原估值:21億|普縉估值:20億|美聯估值:19.5億

482021053_1065559988942439_1807502113375612492_n

綜觀各地產中介及顧問機構的估價,普遍認為若8幅地皮能全數賣出,可為庫房增加逾百億收益,如中原估價162.9-167.3億【註1】、美聯估價129.66億【註2】、普縉估價101.8億【註3】,但細察之下,個別地塊的估值差異相當大,尤其是最貴重的赤柱環角道地皮,屬地價收入能否達標的關鍵,而中原72.1億的樂觀估值較普縉的高出近50億,或許過分樂觀。

事實上這塊地皮已在賣地表上滾存逾3年,亦曾在2023年流標,其過往估值亦值得參考:整合媒體報導【註4】,2022年初市場曾對其估值131.5-236.7億,但2022年的9月市場估值已降至119-206億,至2023年初更大跌至52.8-96億,而去年3月的市場估值僅只有45.14-57.63億,再隔一年,在地價下跌與時時流標的背景下,認為其地值72億的期望似乎有些不設實際。

而除卻赤柱地皮,如東涌第106A區,參考鄰近且曾流標的第106B區地皮,在上月僅以6億售出,認為其能以7-8億賣出,似乎仍屬偏向樂觀的估算。上述地皮縱然全數賣出,能否幫補100億仍是未知之數,市場真的需要非常進取,機會確是不太,而且還要視乎其他類別地價收入如補地價,表現是否同時理想,才有望達致210億總地價收入目標。

482090630_1065559898942448_1663438887821553828_n

不可混淆「賣地表地皮」、「招標地皮」及「將售出地皮」

先勿論需要非常好的市場情緒,賣地才可能僅僅幫補整體賣地目標210億的一半,其前提亦是政府最後真的會全推8塊地皮,以及全不流標。參考過去5年曾列入賣地表的住宅地皮,普遍不會全都拿出來拍賣,反映政府會基於市場改變,調整賣地步伐:

財政年度|20/21|21/22|22/23|23/24|24/25|25/26|
列賣地表|16塊|15塊|14塊|12塊|10塊|8塊|
推出招標|11塊|7塊|10塊|5塊|5塊|/|
成功售出|11塊|7塊|8塊|3塊|4塊|/|
最終流標|沒有|沒有|2塊|2塊|1塊|/|

自2021年起,政府列入賣地表的住宅土地已不斷減少,甚至在2022-2023年度,首度出現流標後,更大幅減少推出招標的住宅地皮,儘管如此,在接下來兩年仍持續出現流標,每年能售出土地僅3至4塊。

正如甯漢豪去年提及,政府賣地收益向來都有不確定性,而具體會賣哪塊地,政府每季會研判情況再作決定【註5】,而下季暫亦只推出屯門海珠路的地皮,上述8塊土地最終會否全數推出仍難講得實。若本年度售出地皮與往年相若,賣地所得收益隨時再斬半,若是估值較高的赤柱環角道不予推出或再度流標,對預期收入的打擊甚至會更大,或僅餘數十億補貼,與210億的目標相距極遠。

482001581_1065559785609126_8222833100308144739_n

補地價收入夠唔夠頂210億?

過往10年賣地及補地價收入兩者共佔土地收入總額9成,而隨著賣地收入近年暴跌,補地價佔土地收入已由2-3成增至4成,23/24年度,更成為佔總額6成的頂樑支柱。因此賣地表現令人失望的話,補地價便是餘下的僅有希望,需要其收入「救全家」。然而,這個頂樑支柱亦同樣搖搖欲墜,絕對靠不住:

財政年度|21/22|22/23|23/24|24/25|25/26(預算)|
賣地皮收入|912億|351億|73億|66億|/*|
補地價收入|429億|339億|115億|58億|/*|
其他收入|70億|20億|6億|11億|/*|
—————————————————————
地價收入總額|1411億|711億|194億|135億|210億(預算)|
* 由於透過賣地及補地價等屬市場主導性質,因此政府不會提出分項預算數字

正如上表所示,其他收入如私人協約方式批地、短期豁免書費用等,佔總額不足一成,作用極微。而補地價收入,事實上亦是不斷下跌,至去年已不足60億,原因亦與現時市況相關,當發展商改劃土儲作住宅、酒店等誘因下降,相關補地價收入亦會大減。

加上,近日甚至有議員倡議,讓發展商在北都項目的補地價「分期付款」,方便企業作長遠投資【註6】。若然他日落實,可預示政府每年的補地價收入,在短期內將會大打折扣。而在上述機制下,發展商會否有更大彈性在地價低迷時方「伺機」補價,仍有待觀望,或許亦對補地價收入有潛在影響。綜觀上述諸項因素下,單靠補地價收入要承擔起巨額的收入期望,在可見的將來似乎仍相當困難。

過往3年政府不斷調低預算仍高估賣地收入?

所以,政府能否在來年賺得210億地價收入,是一個極大疑問。事實上,自22/23年度起,政府已不斷調低對總地價收入的期望,儘管如此,每年仍是以高估作結,而今年的目標,亦高於過往兩年的總地價收入表現:

財政年度|22/23|23/24|24/25|25/26(預算)|
預算地價收入|1,200億|850億|330億|210億(預算)|
實際地價收入|711億|194億|135億|/|
—————————————————————
估多咗幾多|489億|656億|195億|/|

即使政府過去數年,對地價收入的預算,已由3年前逾千億逐步下調,但近年預算出來的仍是數百至近千億赤字。而去年度撇除借貸、「回撥」基金等財技,真實財赤甚至是逾2,000億的規模。當今年的地價收入目標額樂觀地估至210億,才預算出670億赤字【註7】,若來年在地價收入上,依舊再估多一百幾十億,則意味來年財赤狀況,實際上較上述預料數字更加嚴峻。

【註1】中原地產. 2025.2.28. 下年度8幅住宅地 首季推屯門海珠路地皮 中原張競達:市區小型地皮更受歡迎 屯門住宅地每呎樓面地價料$1,500-2,000
【註2】香港財經時報. 2025.2.28. 美聯測量:下年度8幅住宅地估值共129.66億元!豪宅地投資風險高受挑戰
【註3】經濟日報. 2025.2.28. 2025/26年度賣地計劃 普縉集團 李雋傑:全年賣地初步估值逾101億
【註4】星島日報. 2024.3.21. 赤柱環角道地估值跌價約27% ;香港01. 2023.1.5 赤柱環角道豪宅地明截標 估值4個月腰斬一半 下限僅52.8億 ; 明報. 2022.12.23. 赤柱環角道豪宅地估值月跌三成 每呎低見1.1萬元 兩周後截標
【註5】RTHK. 2024.1.4. 甯漢豪稱賣地收益有不確定性 賣地預算與實際收入有差異並不出奇
【註6】經濟日報. 2025.3.3. 劉國勳倡北都採「按實補價」准分期補地價 成立北都公司以土地參股
【註7】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2.26.下財政年度預計赤字670億元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