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慢過法國蝸牛】地區康體設施供應拖數大盤點!

【慢過法國蝸牛】地區康體設施供應拖數大盤點!

巴黎奧運過後,香港掀起一股對運動發展的關注,但體育場地短缺,想book場也可能要硬食黃牛飛。早前有媒體指出,按規劃標準和香港人口計算,香港短缺至少293個羽毛球場和224個籃球場【註1】,就算臨時興起想打羽毛球都不容易。

市民想隨時打羽毛球的願望難以實現是其有原因的,但並非土地問題。研究員翻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2022年公佈的《體育及康樂設施10年發展藍圖》(下稱《2022十年藍圖》)【註2】,發現不少項目是上一個《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下稱《2017五年計劃》)【註3】已經存在,而且已有選址,本來一早展開可行性研究或準備開展工程,但一直未完成,部分更加研究了四分一個世紀:

眾多地區體育設施已有選址 只欠開工

項目名稱 | 提出至今年數 | 狀態

➤元朗第12區體育館 | 至少23年(前市政局項目)| 研究中
➤大埔第 6 區體育館、福利設施及公眾停車場 | 至少23年(前區域市政局項目)| 研究中
➤西貢體育館及市鎮廣場 | 至少23年(前區域市政局項目)| 研究中
➤天水圍天業路康樂及文化綜合項目 - 第二期 (前稱:天水圍第 109 區體育館) |至少14年(2010年) | 研究中
➤將軍澳第 77 區水上活動中心 | 13年(2011)| 研究中
➤重建及優化黃竹坑康體設施 | 11年(2013-2014)| 研究中
➤荔枝角寶輪街體育館、戶外體育及康樂設施、社會福利設施及地下公眾停車場 | 7年(2017五年計劃)| 研究中
➤東涌第 107 區聯用綜合大樓 | 7年(2017五年計劃)| 研究中
➤白石體育園 | 7年(2017五年計劃)| 研究中

459096679_932122465619526_6479368200641871144_n

前朝體育項目 「滾存」二十載未動工

研究員發現《2022十年藍圖》中16個「第一階段開展項目」中,除了「東涌第147區單車公園暨極限運動場」是全新項目外,其餘15個項目已在《2017五年計劃》中出現或早有討論,但5年過去,沒有一個動工,直接放在新的藍圖「滾存」。假設清單中未動工的項目今日就即刻動工,平均一個項目拖足12年才能動工。

更嚴重的是,當中5項更是在2017年之前已提出,滾存至當時的《2017五年計劃》,涉及3個前區域市政局就開始擬議的項目,可謂上世紀的「遺物」,包括元朗第12區體育館、大埔第6區體育館、西貢體育館。

以上所有項目潛在可供應17個室內籃球場和74個羽毛球場,這些都是香港最短缺的體育設施,有地、有需求,理應亦缺少地區反對,那麼拖延多時的原因是什麼?

束之高閣後再被提出 仍久未有進展

⧪ 大埔第 6 區體育館、福利設施及公眾停車場
-位置:大埔南馬窩路,香港美國學校旁
-拖數年期:至少23年
-現時用途:停車場
-背景資料:前區域市政局項目,於2001年重新提出,直到2017年才被納入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待展開可行性研究,2024年運輸署向區議會期待正「深化設計」【註4】

⧪ 元朗第 12 區體育館
-位置:元朗Yoho Midtown 旁元政路
-拖數年期:至少23年
-現時用途:元朗南新發展區駐地盤人員辦公室(臨時用途)
-背景資料:前區域市政局項目,於2001年重新提出,2011年時更是區議會優先處理的項目,2022年才上區議會提交擬議設施。即使獲得地區
支持,2024年康文署表示項目仍停留在技術可行性研究階段【註5】。

上述兩個項目均是早年已被提出後無進展,若干年後被重新提出,然後被束之高閣十數年,在《2017五年計劃》再被提出,5年過後仍未動工,即使未見有地區阻力和明顯技術問題,政府部門似乎都不太積極,似乎是官僚層面的阻力居多。

部分討論多年項目疑似胎死腹中

其實除了藍圖中不斷滯後的項目,研究員亦發現有部分項目,曾在《2017五年計劃》出現過,卻暫時不見《2022年十年藍圖》:

⧪ 屯門第16區運動場、休憩用地及公眾停車場
-位置:屯門河,屯門游泳池旁
-提出至今:已至少16年
-現時用途: 巴士廠
-背景資料:在2008年首次提出,納入2017年的計畫後就已經先後兩次提交上區議會,並原擬定在2024年動工,但因為政府遲遲未能為巴士廠覓新選址,令設施動工無了期。【註6】

⧪ 屯門第17區休憩用地及公眾停車場
-位置:天后路以北,南豐工業城旁
-提出至今:已至少23年
-現時用途:停車場
-背景資料 : 前區域市政局項目,於2009年重新提出並獲得地區支持,但遲遲未動工。體育項目在2019年大規模縮水超過一半,11人足球場變成5人場,原有用地則改劃做房屋發展。【註7】至今業旺邨已經落成,但5人足球場卻仍是停車場。

未來業旺邨居民如要踢足球,最近的選擇就只好越過屯門河,走入友愛邨的硬地足球場與友愛的居民「爭波踢」,令屯門本來體育設施不足問題雪上加霜,可見到政府對體育設施的重視遠遠不及其他基建項目,苦了只有當區的居民。

體育設施基建似乎並非政府體育政策著眼點

在2021年,政府發表了一份關於體育設施的供應情況的顧問研究【註8】,顧問點出了香港短缺最嚴重的設施屬「室內標準多用途場地」,即羽毛球、籃球場等,而上述拖延或已提出多年但無進展的體育設施,不少屬於此類,7年過去,不少已討論多年的多用途場地選址依舊是停車場或各種臨時用途。

研究員在大部分個案中,無法找到官方交代這些選址有何不能克服的技術困難,或有其他未能處理的地方阻力等,合理推斷有兩個可能性:

一、官僚沒有給予地區體育設施足夠的重視
二、即使重視,亦因沒有足夠資源實踐

值得注意,當中元朗第12區體育館的地皮被徵作大型基建的後勤用途。大型基建除了可能臨時佔用地區體育基建的選址拖延計劃外,這些大型基建在過去十數年被政府高度重視,基建資金和現金流都導向了這些大型基建。

近年的新體育基建不是沒有,而是高度集中化的大型基建,例如啟德體育園,而未來更打算興建有「第二個啟德體育園」之稱的白石體育園。但市民更需要、能更方便使用的地區體育設施,卻可能因資金被大型基建擠壓,導致那麼多地區體育設施一而再、再而三被提出又被「擱置」,之後又不斷被提出,至今仍只聞樓梯響。

2021年的顧問研究顯示,市民選擇體育設施最重要的元素是「鄰近住所」,故此去中心化的地區體育館,才是市民最殷切的體育設施,要做到真正運動「普及化」,就要看看政府是否重視地區體育基建,做好真正「普及化」,才有更大機會培育香港未來的體育之星。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