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一名工人上周六(7日)在佐敦吳松街的唐樓外牆搭棚時,懷疑失足墮下致死。關注職業傷病者的團體「工業傷亡權益會」今日舉行記者會,指出搭棚意外頻生,歸咎於大廈外牆無位扣安全繩、勞工處監管不足、欠缺安全裝備等,促政府立法改善搭棚工人的職業安全。
十年內逾18宗搭棚意外
根據工業傷亡權益會的資料顯示,2012年至今,已發生至少18宗與搭棚相關的奪命意外,工人在搭棚、拆棚、睇位期間,均有機會發生意外。
工業傷亡權益會指,工人無位置扣上安全帶為最急切需要改善的問題,幹事余嘉浩解釋,搭棚工人一般會配帶安全帶,並將連繫的安全繩扣在牢固點上,他們通常會扣在樓宇外牆的繫穩裝置,或自行安裝手吊環螺栓(俗稱羊眼圈)作牢固點,以防墮樓。
余嘉浩續指,不少工人反映大廈設計未有考慮維修用途,未能找到穩固的位置扣上安全繩,而在天台、消防栓上安置羊眼圈又遭業主、物業公司等反對。他們唯有採用較危險的方法,如將安全繩扣在不牢固的棚架、室内傢具上。余嘉浩稱甚至有工人作為「人肉牢固點」:「最誇張嘅情況係揾室內拍檔,孭住條安全帶,出去做嘢嘅師傅將繩扣喺拍檔嘅安全帶度」,亦有工人無奈之下棄用安全帶。
窗眉沒有足夠空間安裝傳統的狗臂架,搭棚師傅自行研發合用的狗臂架(工權會提供)
余嘉浩批評勞工處的監管不足,他指每日均有2,000宗非法搭棚,勞工處難以巡視及認真評估工地是否合適搭棚,導致不安全搭棚行為的存在。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促勞工處加強巡查:「如果勞工處用一個強硬嘅態度、手法去做係可以做到。」
違例罰款金額過低 阻嚇性不足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又提到,飛棚業僱主違例罰款金額過低,阻嚇性不足,變相縱容僱主違規:「一係就執咗間公司,一係就嗰幾萬蚊比咗你,下次繼續做。」
她提到,大廈外牆設計有問題、僱主提供的安全裝備不足、行業文化輕視安全亦是飛棚意外的成因,蕭倩文呼籲工人不要抱僥倖的心:「10次冇事,第11次就可能有事。」工業傷亡權益會促政府通過修例改善問題,加快立法優化建築工程呈報機制,建立牌照、扣分制度監察搭棚業,並要求全港業主、物業公司配合承建商施工,容許安裝繫穩物作安全繩的牢固點,並禁止使用半身式安全帶、爬山繩等裝置。
家屬促勞工處檢討意外
上周六在佐敦吳松街的唐樓外牆搭棚,懷疑失足墮下致死的搭棚工人陳兆豐,其八十歲父親因身體狀況未能出席記者,他去信工權會著其代為讀出,促勞工處應認真分析及檢討事故的成因,同時對僱主進行宣傳及教育,監察指導安全工作,避免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