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多年以來,其營運除了依賴會費外,收入亦來自因當年出售旅遊部及持有物業的「學聯及學生活動基金有限公司」每年撥款。該公司原有半數董事由學聯委派,其餘半數董事則為包括七十年代任學聯會長馬逢國等已轉向親建制的人士。近日該公司向入稟學聯,被告之一、中大畢業生孫昊賢指,親建制的董事單方面不承認學聯董事代表的身分,並強行修改公司章程,刪去與學聯的關連。《獨媒》對比新舊章程,新章程中學生董事改為需獲委任,甚至畢業10年亦可出任。馬逢國向《獨媒》承認已修改章程,惟指詳情應向「負責」的董事查詢,又稱已委託律師處理,自己並不是最了解詳情。
學聯在八九民運後賣出「學聯旅遊部」,而「學聯及學生活動基金有限公司」則是由「學聯旅遊部有限公司」改名而成,持有目前學聯會址在內等三個物業;按公司章程規定,公司須每年撥款予學聯。公司董事則由6名來自當時「學聯旅遊」的人士包括現任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以及6名由學聯委派的學生或社會人士擔任。
時易勢易,6名當時「學聯旅遊」的人士已逐漸變得親建制。日前「學聯及學生活動基金有限公司」入稟區域法院,公司由謝偉俊律師行代表,要求學聯清空兩個會址及交出鎖匙。區院早前亦應公司申請頒令凍結學聯所有銀行戶口,並延長生效至9月。
因為在2020年至2021年擔任學聯代表會主席、中大畢業生孫昊賢,成為案件中的被告。他上周在Facebook發文,透露親建制派董事不承認學聯代表的身份,並單方面召開董事局會議,強行修改公司章程,刪去有關學聯的部份。
孫昊賢提到,近年各大學生會相繼「斷莊」,親建制派董事在去年找謝偉俊律師行協助,「無理地夾硬唔承認學聯學生代表嘅身份」,使非學聯董事掌控了董事局,並奪取基金公司及其名下物業的控制權。
他指當時學聯學生代表曾提供學聯會議紀錄,確認學聯仍有會員代表,惟公司的非學生董事拒絕承認學生代表的身份。孫昊賢稱學聯亦曾委托律師處理,重申學聯有權按公司章程委任半數董事,但不被理會。
孫昊賢指去年公司強行在在謝偉俊律師行舉行董事局會議,「更直接鎖上大門,學聯同學被拒於大門外,無法進入會議室參加會議」;其後該些董事在未有通知學生董事及沒有任何學生董事出席的情況下,「強行聲稱修改公司章程,刪去所有與學聯有關嘅條文」。
《獨媒》取得經修改後的公司章程,發現董事局榮譽董事人數由4人增至6人,學生董事的學聯成員資格被刪除,改為由大多數榮譽董事委任。根據公司註冊處網上查冊資料顯示,現任公司董事包括現任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馬逢國、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前總裁李乃堯、旅遊業議會前主席侯叔祺、梁柏頌、甘志強和古瑞森。
馬逢國確認曾出席董事局會議並通過修改章程
《獨媒》致電向馬逢國查詢,他確認曾出席去年11月的董事局會議,會上通過修改章程,惟指相關詳情需問「負責」的董事。被問到董事是否不承認學生董事的身分,馬逢國稱「係就係,唔係就唔係」,認為應由法庭處理相關問題。他重申案件進入法律程序,不方便評論,又表示自己不是最清楚公司情況,著記者找謝偉俊律師行查詢。
《獨媒》以電話及短訊聯絡謝偉俊,截稿前未獲回覆。
原有的公司章程規定,董事局的組成包括4名榮譽董事(即李乃堯、甘志強、陳德忠和馬逢國)、2名由上述榮譽董事所委任的社會人士、4名由學聯周年大會委任的學生董事,以及2名由學聯委任的社會人士。
不過經修改後的公司章程則,董事局須由6名榮譽董事和6名學生董事所組成,而6名學生董事須經由大多數榮譽董事委任,資格亦不再限於學聯成員院校學生,而是擴大至所有大學或專上院校的全職學生,或畢業不超過10年亦可擔任「學生董事」。目前6名榮譽董事為李乃堯、甘志強、馬逢國、侯叔祺、古瑞森和梁柏頌。
至於學生董事的任期,則由大多數榮譽董事決定或定期更改,不同於以往公司依從學聯會章規定學生董事的任期為2年。
會議的投票人數門檻亦由以往的四分之三(75%)降低至三分之二(約67%)。至於原有章程中規定如果董事超過6個月無故缺席會議,便會被取消董事資格的條文,亦被刪去。
原有章程規定倘學聯解散須清盤 條文遭刪去
原有公司章程規定,所有支票須由一名榮譽董事,即李乃堯、甘志強、陳德忠和馬逢國其中之一,另加一名學聯一方董事的簽署方可。然而經修改的公司章程只規定兩名支票簽署人可以不時由董事局指派。
最重要的資產部分方面,原有章程規定如果學聯解散,基金公司就要向法院申請清盤,惟新的公司章程則刪去此部份條文。
六四後不理學聯反對 旅遊部辦北京「亞運團」觸發導火線
根據學聯出版的刊物,「學聯旅遊部」成立於1971年,為學聯會下其中一個部委,主要協助舉辦本地與外國學生之交流活動,以及提供機票購買服務。由於生意愈做愈大,它於1977年註冊成為一間有限公司,名為「學聯旅遊部有限公司」,公司章程規定每年純利的四分之一須撥予學聯。截至1990年,公司更擁有超過200名員工,每年營業額達5億多元。
可是1989年的「六四屠城」,觸發學聯與民間團體發起杯葛1990年北京舉行的亞運,並於周年大會通過議案,要求學聯旅遊部不要再舉辦「亞運團」,更前往其總部抗議。其後學生董事及學聯得悉「學聯旅遊部」仍有代理「亞運團」,要求對方停止辦理,但學聯旅遊部的行政人員以不能影響公司運作及與中國關係為由,拒絕學聯的要求。「學聯旅遊部」及學聯之間的關係自此轉趨惡劣。
出售後成立基金每年撥款予學聯
學聯最終在1993年出售「學聯旅遊部」,並把「學聯旅遊部有限公司」改名為「學聯及學生活動基金有限公司」,以管理出售後所獲得的資產,確保學聯每年有穩定撥款收入,另購入新會所即威特商業大廈9樓。
不過當時的「學聯旅遊」部份名譽董事希望繼續壟斷基金的管理權,經商討後,雙方同意改組董事局,成員包括4名名譽董事及2名由名譽董事委任的社會人士,以及由學聯委任4名學生董事和2名社會人士,以維持「6對6」局面。李乃堯、馬逢國、甘志強和陳德忠故此成為了名譽董事,時任「學聯旅遊」董事總經理侯叔祺則獲委任為董事之一。
過了約30年後,現任6名榮譽董事為馬逢國、李乃堯、侯叔祺、梁柏頌、甘志強和古瑞森。其中李乃堯、甘志強和古瑞森有份參與1977年「學聯旅遊部有限公司」註冊,李和甘當年為學生,古則為教師。梁柏頌則曾經為學聯旅遊的董事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