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梁凌杰死因研訊今(24日)踏入第九天,警方和消防相繼作出結案陳詞後,死因裁判官高偉雄於庭上總結證供,指梁6月12日建立的備忘錄已有「黑警冷血」、「林鄭殺港」、「心灰」等字眼,與他危站時身穿黃雨衣上的字句相同,似乎他墮樓前三日已「開始考慮製作呢啲字句」。而梁案發前曾搜尋「金鐘跳樓」、「旺角跳樓」及「旺角賓館」,案發日早上定位亦顯示身處佐敦,有可能是他案發前一日已到旺角,正在選擇旺角或金鐘「進行想進行嘅事情」。
高官又點出各證供的不一致,指急症室醫生曾證實梁凌杰當場死亡,但按梁父母及妹妹前年錄取的口供,卻指一名男醫生曾向他們表示,梁經搶救後心臟有短暫跳動,最後不治。
高官總結時又特別提醒陪審團,雖然就社會運動或有個人看法,但作出裁決時不應就某些事情作出預設,或基於個人觀念就假定某些人必定犯錯或正確。高官押後至明早9時半引導陪審團,其後陪審團將退庭商議。
官:各人對社運有看法 但不應有預設結論、假定某些人必定犯錯或正確
高官總結證供前先表示,死因庭權力有限,無權調查任何刑事責任、民事過失、法律責任或賠償,只能按庭上25位證人的供詞,以及70項文件證據去找出死者的死亡原因。他提醒陪審團,只可根據庭上的證供作出裁決,而法庭以外的資訊如傳媒報導均不應考慮。
高官並特別提到,雖然各人有權就社會運動有個人看法,亦可能曾經歷或看過相關報導,但作出裁決時,不應就某些事情作出預設,或基於個人觀念就假定某些人必定犯錯或正確。
高官又解釋「推斷」和「猜測」不同,前者為按證據作推斷,後者則無證據基礎,而本案中最重要是死者有否相關的意圖做某些事情,而意圖則要按死者之前做過的事去推論。
官稱對死者興趣等完全空白 透露人壽保單受益人為父母
高官表示,沒有爭議的是,死者名為梁凌杰,是一名男性,1984年3月7日生於香港。他其後邀請陪審團就梁的職業、住址等作出裁斷。
職業方面,高官指,有關梁的背景主要來自他的父母和妹妹,但都比較片面。梁媽媽說,梁中學畢業後去了廣州暨南大學修讀基礎銜接課程,但大三時選擇退學,回港後曾任職馬會兼職、AEON文職,其後從事金融工作。梁2013年12月補領身分證的申請表格報稱為「跟車工」,2018年1月申請的人壽保單則指自己是「營運總監」,行業為「其他」,至2018年7月涉倫敦金騙案被捕,則報稱為「倫敦金投資經紀」。由於事發日離梁報稱個人職業有近一年,故陪審團須裁定他是否仍是投資經紀,抑或職業「不詳」。
至於梁的住址,他年輕時住在錦綉花園,而2013年12月補領身分證的表格則報稱居於元朗某大廈的「五樓C1室」,惟生前遺下的保單正本則顯示他居於元朗某大廈「四樓D1室」。警員其後到「四樓D1室」找尋梁的家人,雖然找到一名不認識梁氏一家的租客,但其後聯絡到業主,確認梁媽媽於2010年起租住該單位,直至2019年8月搬走。高官指,綜合證供,「四樓D1室」可能就是梁的住址。
另外,高官指,不太知道梁的興趣和消遣,「基本上對呢方面完全空白」。可以確認的是,梁曾於2018年1月18日購買了一份保額300萬的人壽保險,受保人是他自己,受益人為父母,而保單有條款列明,申請人如於一年內自殺身亡,將只會退還扣除所有在此保單下的欠款後的已付保費(不包括利息)。這是庭上首次透露,保單的受益人。
備忘錄字句與黃雨衣等吻合 官:6月12日似乎已開始考慮製作呢啲字句
高官其後順時序總結有關梁凌杰的證供,他指出,梁凌杰早於2019年6月12日已在手機備忘錄建立題為「惡法殺港」的文件,內有「黑警冷血」、「林鄭殺港」等字眼,與梁當日身穿的黃雨衣上的字句相同,「佢6月12日似乎已經開始考慮製作呢啲字句」。
至於梁的瀏覽記錄,他在墮樓前兩日曾搜尋「金鐘跳樓」、「2018跳樓香港」及「反送中英文」、「反送中英文版」、「反送中翻譯」等字眼,從他後來掛的橫額中有關於反修例的中文和英文字眼,「似乎吻合當時搜尋的消息」。
另外,梁墮樓前一日為黃雨衣和橫額拍照,當時兩者均已寫上字句如「撤回惡法」,內容亦與備忘錄的文字,以及網絡搜尋的結果吻合。而他的個人 Facebook,2019年6月14日前均沒有張貼有關社會運動的訊息,但當日突然分享多項相關資訊,並將封面圖片更換為反修例標語。
曾搜「旺角賓館」、「旺角跳樓」 官:是否正選擇在旺角或金鐘進行想進行嘅事?
梁的電話記錄顯示,他案發當日早上曾於佐敦附近以手機拍照,八達通記錄顯示他中午於金鐘站出閘。高官表示,梁住在元朗,但證供顯示他當日早上似乎在佐敦,加上他曾搜尋「旺角跳樓2019」及「旺角賓館」的資料,陪審團須考慮,「係咪佢6月13、14日已到咗旺角,當時正在選擇旺角或金鐘進行想進行嘅事情?」,以及他是否最後於6月15日決定去金鐘,所以乘地鐵到金鐘出閘。
另外,梁凌杰曾於案發當日下午近2時半拍攝筆記簿上「我對呢個香港已心灰意冷」等字句,亦與他死後被檢取的遺物吻合,高官着陪審團須考慮梁是否當時已選擇在筆記簿上寫上該些文字,及考慮他寫的原因、目的和意圖。
官:無證據顯示梁凌杰如何進入圍封範圍及工作平台
至於案發當日,梁身處原被圍封的工作平台,高官今指,沒有任何證供顯示梁凌杰是如何進入圍封範圍及上到去工作平台,地盤主管曾指聽說梁從東邊花槽爬入去,又指原本該處有圍網,但案發後相片可見已被拉倒,但高官補充,當日消防員亦有從該處爬入去,究竟是消防員爬入去前圍網已被拉低,或圍網拉低後消防才爬入去,庭上並無相關證供。
另外,地盤主管曾稱工地的門一般都會鎖上,如裡面工作的工人欲外出就要拍門要求外面的人開門。高官點出,這似乎與太古廣場保安的供詞不一致,因為保安稱,以往巡邏均沒發現工人工作時會鎖門,陪審團可考慮接納何人的說法。
警稱看見梁戴免提說話 惟證物不見咪高峰 官:可判斷梁是否曾說話
就梁當時的情緒狀態,大部分證人均描述他「平靜」,惟高官點出,當日4時15分到場的中區警署第二隊警員黃啟軒,曾形容梁「情緒有少少激動」。高官指,黃是所有證人中唯一描述梁當時情緒激動的,但他當時沒有再詳細說明相關情況。
另外,談判組林景昇總警司曾表示,從同事得知梁凌杰訴求是「希望行政長官及警察向示威者道歉」。惟由於此前警察均稱梁從沒有開口表明訴求,高官表示,不知道乃林的同事從梁身上所寫的字句或橫額得知此訴求,抑或真的聽過梁凌杰叫喊口號。
林景昇亦提到,當時曾看見梁凌杰戴着免提裝置似是說話,但高官指,從證物可見,梁的耳筒並沒有咪高峰部分,陪審團可判斷究竟梁當時是否真的有說話、向誰說話,或會否是林景昇看錯。
就梁凌杰墮樓的時間,各警員的證供亦有輕微出入,高官亦邀請陪審團作出考慮。
醫生稱梁當場死亡 惟家人供詞指梁經搶救後不治
另外,就梁死亡的情況,當日律敦治醫院急症室醫生余珮鳴於檢查梁一分鐘後便證實他死亡,並判斷梁早在抵達醫院前已經死亡。惟高官指出,按梁父母及妹妹前年錄取的口供,他們當日到場後,曾有一名男醫生表示,梁凌杰當晚約9時於太古廣場失足墮下後心臟停頓,身體多處有傷勢,經搶救後心臟雖有短暫跳動,但最後不治,此說與余醫生證供有分別。
高官又補充,梁凌杰當日雖有保釋紙在身,但離世當天未被警方落案控告任何罪名。
高官完成總結證供,決定押後至明早9時半引導陪審團,其後陪審團將退庭商討裁決選項和研訊建議。
案件編號:CCDI-481/2019
梁凌杰死因研訊
第九日
警律師稱拒鄺俊宇接觸死者合情合理:萬一發生意外會否又批評警方輕率?
消防處律師稱已盡力 事件屬不幸:如沒猛烈掙扎可成功拯救
官完成總結證供 明早引導陪審團
第八日
墮樓前兩日曾搜「跳樓」、「反送中」字眼 前一日已備黃雨衣及橫額
墮樓前曾於平台上自拍 背景為警察總部大樓
法醫指死因為「多處受傷」 所有證人作供完畢 押後至下周一結案陳詞
第七日
救護指為梁急救時已無生命跡象 心肺復甦搶救亦無反應
望骨灰撒海上 梁凌杰:不需任何儀式和墓位、不想留任何東西在香港
消防、警察互稱對方負責指揮 官:似乎你哋嘅溝通⋯⋯
第六日
消防指梁凌杰手持?刀 為保安全 放下武器前不會主動上前搶救
消防指梁凌杰猛烈掙扎、不配合救援 刻意縮開吊住上衣的手臂
第五日
被警察拒見 今出庭作供 鄺俊宇:最大遺憾係由頭到尾都唔能夠同佢講一句說話
氣墊設馬路 消防認死者有機會跌不中:當時環境已經做到最盡
第四日
總督察認拒絕鄺俊宇與梁接觸 指無受專業訓練會「複雜化成件事」
梁曾揮?刀叫談判專家「唔好埋嚟」 惟警從無考慮找其他專業人士協助:警察係最適合
談判專家走近時梁突爬出棚架終墮下 警稱感意外但推測:可能有人煽動佢
第三日
地盤工頭、商場保安作供 指梁手持?刀「郁都唔郁」 多次勸他離去均無反應
督察欲行近 梁即以?刀指頸 警察談判組拒絕市民協助勸喻梁
第二日
遺物照片再呈堂 記事簿親筆遺言:今日我是個人意願 唯獨是政府促成
父母及胞妹曾數度向警查詢進度 惟落口供兩日後 19年8月底已離港
家人透露為人孝順、富正義感 19年8月仍稱要等死因裁判庭出判決
第一日
梁凌杰死因研訊今開審 曾要求召開研訊雙親缺席
生前個人物品照片呈堂 記事簿言「對呢個香港心灰意冷」
女陪審員聽不懂證供 官解散陪審團 押後明早再訊
24 小時情緒支援熱線
生命熱線:23820000
撒瑪利亞會:23892222
撒瑪利亞會(中文及多種語言):28960000
社會福利署:23432255
明愛向晴軒:18288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年輕人專線
香港輔導及心理學會:WhatsApp 熱線 62181084 (提供英語及粵語專業輔導服務)
生命熱線:青少年生命專線 2382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