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專訪】聽障學生捲官司四年 母親:就算幾艱苦幾艱難,我都會陪個仔行

【專訪】聽障學生捲官司四年 母親:就算幾艱苦幾艱難,我都會陪個仔行

(獨媒報導)這4年來,兩母子不斷在各級法院之間遊走,每次兒子上庭,媽媽都會陪伴在側。

從初中時經歷意外失去聽覺,到近年捲入襲警案,傑仔在日常生活以至法庭程序上,均遇到不少誤解及障礙。在崎嶇的路上,最理解他的人是媽媽,很多話甚至不用說出口,透過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已經明白。

被問到有甚麼話想跟媽媽說,傑仔靦腆地回答:「唔使講呢啲,大家知想講乜。」兒子亦是媽媽的生存動力,「就算幾艱苦幾艱難,我都會陪個仔行。」

案發時19歲的聽障學生羅鎮傑,3年前襲警罪成,其後在高院上訴得直,並就案件重審令上訴終院,直至重審後無罪。母子一直背負着案件的重擔,現在終於能夠卸下。

傑仔每次上庭前,都緊張得吃不下睡不著,他坦言:「呢單案嘅壓力比 DSE(中學文憑試)仲要重。」

被耽誤的學業「有幾科可能會F咗」

傑仔左右耳均有弱聽,亦有言語及讀寫障礙,比一般人需要花更多時間心機讀書。他現正修讀歷史系高級文憑,卻經常因上庭影響課堂出席率,案件審訊亦撞正學校考試,令他無法應考。他無奈笑言:「可能有幾科會F咗。」

傑仔喜愛歷史、滔滔不絕地分享不同國家的歷史發展,也希望將來能夠在博物館工作,任何職位都可以,除了要不停說話的導賞員。

Untitled

設法記下老師堂上說話 上庭卻找不到方法

傑仔與人溝通時需要更多時間理解,例如他要讀唇,因此對方的語速不能太快;即使佩戴耳機,亦只能聽到90分貝以上的聲音,即巴士或貨車內部聲音(一般人聽到25分貝)。起初傑仔佩戴的耳機不太適合,導致兩母子說話大聲得如吵架般,羅太有時更要透過寫字與傑仔溝通。傑仔於上課時,會自行購買錄音咪並安裝在電話上,然後透過應用程式將老師的說話轉化成文字。

文字傳譯對傑仔來說,是最容易理解的途徑。

3年前在案件原審時,法庭只安排傳譯員向收音器複述審訊對話,傑仔則透過耳機收聽。他記得當時傳譯員的語速比正常偏快、「一輪嘴咁講」,他因未能跟上要叫傳譯員停頓;再加上各人戴着口罩未能看見口形。

羅太形容,該次審訊「同審普通人一模一樣」。有關安排亦導致兒子有機會聽錯其他字、誤解意思,並錯誤回答問題。其後高院法官張慧玲裁定案件上訴得直時,指裁判官、控辯雙方未有發現問題,形容「全世界都錯」。羅太認為今次重審的即時字幕傳譯,對傑仔來說比較公平。

媽媽眼中的兒子 長不大卻又生性

媽媽是傑仔的依靠,兩母子經常會牽着手逛街、飲茶。羅太說起與兒子的生活點滴時,不自覺地微笑,「其實個仔都好生性,我做嘢返嚟攰,佢幫我按摩;我隻手受咗傷好痛,佢會幫我捽油。」在她確診新冠肺炎後,傑仔擔任照顧媽媽的角色,為她煲粥,完成所有家務。

羅太邊說時,傑仔主動捉住她的手。

Untitled

傑仔雖然沒有將對媽媽的感謝宣之於口,卻默默透過行動表達。他在今年母親節,送了一個電動按摩器給媽媽,訪問期間他拿出來為媽媽按摩,緩解她因工作導致的身體勞損。

Untitled

傑仔有時俏皮地模仿媽媽的表情,偶爾又會「駁嘴」,展露孩子氣的一面。當媽媽說他只顧在家打機不外出時,他立即反駁:「唔好亂講,我無打機㗎喎!我呢啲係學術研究!」

意外降臨打亂計劃:每件事有好有壞

羅太說傑仔並不像23歲的青年人,在媽媽眼中是個長不大的小孩。但經歷過一次意外後,傑仔卻被逼長大。他初中時熱愛足球,提及時亦興奮道:「我原本踢學界㗎!」可是在某次踢波期間不慎撞到頭部,數天後突然聽不到聲音⋯⋯他最後被診斷出左耳及右耳分別有重度及極重度聽力損失。

日常普通不過的事情,在無預示之下消失,包括往日熱衷的運動、曾經緊密的朋友圈子。對一個好動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重大打擊。

後來突然遇上案件纏身,4年間的生活節奏及計劃都被打亂。但他卻保持一貫的樂觀,並無怨天尤人,「係要輕鬆啲,要多角度諗,每件事可能有好處有壞處」,他更一邊模仿媽媽憂心的表情,笑着嘲諷道:「諗嘢唔好下下咁樣⋯⋯」縱使因案承受沉重壓力,傑仔亦不忘安慰媽媽,「阿媽你唔好咁擔心啦。」

傑仔之前罪成還柙及服刑了數星期,形影不離的兩人首次被分隔如此長時間。對羅太而言確實是一種煎熬,每晚都不能安眠,「驚佢唔識聽人哋講嘢,驚佢咁純品畀人恰。」兒子在獄中寫信給媽媽,第一句已叮囑她要注意身體、多穿衣服。

Untitled

媽媽最簡單的願望

傑仔專注於自己的興趣,但媽媽一心希望兒子能學一門手藝,日後養活自己。她帶着傑仔到社區中心,想他揀選適合的課程。羅太望向兒子說:「你大個仔,要自己做決定 ,唔係媽咪同你做,條路你要自己揀」,「無論你選擇係點樣,媽咪都支持你。」

媽媽說起將來老了一旦離世的安排,傑仔略帶不滿稱:「你講啲嘢咁唔吉利㗎,你應該話長命百歲啊嘛,真係呀⋯⋯」

作為媽媽,羅太的願望很簡單,「想個仔以後人生安安定定。」

Untitled

無助中得到援手

兩母子從沒接觸過司法程序,加上傑仔未能理解庭上大部分的說話。羅太憶起當時的痛苦:「每日瞓醒擘大眼,都有種壓力喺度,唔知幾時通知叫你上庭。」在太多未知因素下,羅太只能打散工。

在徬徨之際,羅太幸得聾人組織「龍耳」創辦人邵日贊的協助,由生活及情緒上的支援,以至法律程序的講解,都減輕了他們一家的負擔。

Untitled

邵日贊為了傑仔的案件不辭勞苦,曾試過清晨5時起床從上水的家出門,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將文件送達另一端的東區法院。羅太連聲說:「佢好辛苦㗎」,「呢幾年佢一直陪住我哋行呢條路,好多謝佢」,她亦感謝其代表大律師的付出。

Untitled

傑仔案後平機會出新指引 「龍耳」創辦人關注執行成效

邵日贊關注聾人權益二十多年,認為聾人的需要經常被忽略。由於他們在吸收資訊上有困難,導致與社會有很大的鴻溝,尤其不少被忽略的細節,會影響生命安危。他處理過不少聾人案件,親睹當事人的無助。

在傑仔的案件之後,平機會於2022年11月公布聾人及弱聽人士在司法程序方面的新指引(《聾健司法平等:供殘疾人士、法律工作者和參與司法程序人士參考的指引》)。傑仔手持着新指引,瞪大雙眼好奇地翻閱。作為過來人,他期盼自身案件能引起社會更多關注,以制定更清晰的法庭指引,讓其他聾人也能得到公平審訊。

Untitled

Untitled

邵日贊稱,雖然指引詳列法庭各方需注意的事項,包括開庭前測試輔助工具、避免要求手語傳譯員推敲聾人所述內容、向法官、司法人員及警方提供培訓等,但在實際執行上仍是未知數。他指最理想的情況是跟足指引執行,可是有不少細節值得深入探討,例如本港的手語傳譯譯員沒有統一準則,該如何確定當事人真的理解他所打的手語。而現實中仍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例如探監時,聾人如何與探訪者對話。

Untitled

聾人曾遇對方不耐煩 重要的是友善態度

至於在日常生活應該如何與聾人溝通?邵日贊認為最重要的,是抱着友善及有耐性的態度。他憶述,過往有聾人及弱聽人士搭地鐵使用2元殘疾優惠時,被職員叫停截查。由於他們聽不到職員的說話,沒有停步或回應,以致被誤會故意濫用優惠,最後遭對方以不耐煩及不友善的態度對待。邵日贊認為,只要大眾多走一步,從最簡單的態度做起,已可帶來很大的作用。

記者:趙苡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