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交通問題正在發酵,隨著工業區興建住宅,作為主要對外道路嘅火炭路,恐怕不久嘅將來就會塞車。事實上,二十多年前樂景街一帶屋苑落成後面對相同困境,火炭「第二條對外道路」嘅構想由此衍生。
火炭工業區早年只有火炭路作為唯一對外通道,90年代末已經常擠塞,需要設法疏導交通。例如興建另一條火炭區對外道路,應付長遠需求。因此政府1997年就「連接樂信徑及大埔公路之D15路」諮詢沙田區議會,並獲區議會原則上支持。
駿景園已於同年稍早落成,以駿景路連接屋苑出入口及大埔公路近落路下。其實駿景路落成時已有預留路口,準備日後駁通樂信徑。為配合車廠上蓋物業發展,九廣鐵路公司2000年承諾改善樂景街沿線交通設施,同時政府決定將「D15路」列入其計劃中。
區議會討論過程中接獲不少居民反映意見,包括銀禧花園及榕翠園,其中落路下村特別關心噪音問題。另外亦有工業區車輛分流等考量。故此區議會達成共識,要求「D15路」 禁行重型車,以及興建隔音屏障。最終2005年新路落成時,同步禁止5.5噸以上車輛駛經,落路下村外亦有隔音屏障。
工程利用駿景路預留路口,以天橋橫跨火車路軌,連接樂信徑迴旋處。新建路段亦命名為「駿景路」,連同樂信徑及樂景街,成為一條與大埔公路沙田段平衡嘅輔助道路,為火炭東部提供另一對外途徑,不再完全依賴火炭路,有效疏導私家車等小型車輛。
禁行重型車嘅限制下,新路對改善公共交通卻未能完全發揮作用。取道舊路往返沙田及大埔嘅小巴28K順道加經駿景路,加上小巴28S及814,除此之外新路就冇其他公共交通。以相同走線往返沙田及大埔嘅巴士線(72, 72A, 73A, 74A)因巴士過重而無法改道。額外增加嘅道路限制,一方面保障居民免受噪音滋擾,另一方面制肘公共交通規劃,可謂一把雙面刃。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