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 政府自1983年起實施「山邊殯葬政策」,將多幅政府土地劃為520個「認可殯葬區」,供新界原居民身故後下葬,佔地約4,000公頃。惟政府部門規管不足,申訴專員公署在2015年及2018年的調查皆指有不足。鄰迎葵青殯葬區的青衣青華苑居民向《獨媒》反映,山坡的墳墓數量近年不斷增加,部份超出「認可殯葬區」範圍內,建築人員運送物資上山時鏟平斜坡及砍伐樹木。青衣鄉事委員會主席陳志榮表示,「近呢十年八年都冇聽過(界外殯葬)」,民政事務總署則回覆《獨媒》表示,近三年接獲七宗投訴,會繼續積極跟進申訴專員公署提出的建議,地政總署則卸責民政事務總署。
申訴專員公署曾兩度調查殯葬區管理
「山邊殯葬政策」是於1983年制定,原居民身故後,獲村代表或鄉委會確認身份後,可向當區民政處申領殯葬許可證,地政總署會要求家屬在地圖上劃定位置。申訴專員公署於2015年進行的調查指,民政處及地政處權責不清,例如區內的非法小徑,兩部門反覆爭議應由哪一方處理;部門亦不確認下葬位置導致「出界」,亦不規限墓地尺寸;許可證條款形同虛設,例如有條款指「未經地政專員許可,不得砍伐樹木」,墓地位於郊外,多涉及移除樹木,地政處卻稱從未收過關申請;對非法殯葬執法不力等等。
公署發表報告後,部門較為積極,推行「認可殯葬區」試驗計劃,包括地政處豎立界線、聯合巡查墳墓是否符合許可證規定等。2018年,申訴專員公署再跟進殯葬區「界外殯葬」問題,指試驗計劃推展緩慢,全港有逾500個「認可殯葬區」,建議部門派員與許可證持有人實地視察確定位置,下葬後再派員查核,以及訂立懲罰性的措施「規定非法佔用政府土地的人士付出代價」。
根據現行機制,地政處可按《土地(雜項條文)條例》張貼通知書,命令有關人士在限期前移除,食環署亦可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要求移走墓穴內的遺骸。限期過後,兩部門可採取聯合行動,清除地面上的非法搭建物。及後政府部門曾在2021年及2022年採取兩次行動,分別在西貢大頭洲認可殯葬區、大埔三門仔認可殯葬區及劏雞井認可殯葬區採取行動,移走非法殯葬的遺骸至沙嶺墳場。
鏟平山坡「開路」履帶車運工程材料
不過部門的執法力度,尚未符居民的期望。鄰近青衣「認可殯葬區」的青華苑住戶Judy(化名)向《獨媒》表示,稱近年墳墓數量大增,有部份明顯已超出政府「認可墳葬區」範圍。她又指相關人士進行工程時,沿山徑鏟平斜坡塔建石屎路運送物資,並砍伐樹木,「差在未揸埋架坦克上去」。她認為此舉會造成水土流失,令山泥傾瀉風險大增,嚴重影響山坡安全及衛生。《獨媒》記者曾沿山徑視察,行山徑旁遭鏟平並鋪滿沙包,有去水管道被填平。上山途中,記者更目擊有人駕駛履帶車運送物資。
居民多次投訴不果 斥部門「幫石廠搵藉口」
Judy表示曾數度向政府部門反映有關情況,獲回覆指需「要見到人做嘢先捉」,即使她已提供相關錄影及照片作為證據,部門仍堅持若現場未見有人施工,便無法跟進,又向她表示相關墓地已獲發「殯葬許可證」,或是引述申請人稱否認「葬出界」,拒絕徹查事件。
Judy無奈指,一眾業主為阻止違法行為,已出錢印製橫額警告,又花錢搭建石礅阻止他們上山,但仍無濟於事。她慨嘆事件困擾青華苑居民已久,表示青華苑六座樓宇均位於山坡旁,擔心山坡在惡劣天氣下發生意外。Judy強調,他們十分尊重原居民的殯葬地方,但無法接受明目張膽「葬出界」。
鄉議會主席:近十年都冇聽過有界外殯葬
青衣鄉事委員會主席陳志榮則向《獨媒》表示,斷言近年並沒有接獲興建新墳墓的申請,只有為舊墳墓進行翻新及維修工程的申請。對於「界外殯葬」,他強調「原居民好守法」,,認為若有人在殯葬區內外「偷葬」,亦難逃鄉委會的法眼,「近呢十年八年都冇聽過(界外殯葬)」。不過他亦知悉負責工程的石廠在進行工程時損毁山坡,正與民政處商討如何處理。
至於在殯葬區內有非原居民姓氏的墓碑,他解釋指區內有不少先人在多年前已下葬,當時未有「認可殯葬區」的規定,故會出現漁民、獲認可的街坊等非原居民姓氏的墓碑,而有關墓碑亦由鄉委會記錄在案。
地政處「拋波」予民政事務總署
《獨媒》分別向地政處及民政署查詢,地政處「拋波」予民政處,著向民政事務總署查詢。民政事務總署回覆表示,葵青民政事務處過去3年分別發出30張「認可殯葬區」殮葬許可證,期間接獲7宗與殯葬相關投訴,惟未就有否作出跟進行動作回應。
至於殯葬區管理,總署表示一直重視管理問題,並積極跟進申訴專員公署提出的有關建議。對於非法殯葬,總署表示會繼續針對山邊非法殯葬展開行動,陸續在其他殯葬區執法。2016年起推行的認可殯葬區管理試驗計劃,目前推展至15個「認可殯葬區」,包括荃灣(響石及大排角)及葵青(青衣二十四區)「認可殯葬區」。總署指會就每個仍可運作「認可殯葬區」的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例如豎立認可殯葬區的界線標示、訂立墓地尺寸限制,以及會於認可殯葬區內的劃定新申請的墓地範圍,確保下葬地點位於殯葬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