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長沙灣體育館清拆 併入市建局重建計劃增建住宅

長沙灣體育館清拆 併入市建局重建計劃增建住宅

長沙灣體育館清拆 併入市建局重建計劃增建住宅

圖片來源:市建局

【獨媒報導】市建局在長沙灣開展的「兼善里 / 福華街發展項目」及「昌華街 / 長沙灣道發展計劃」,全面重建兼善里 / 福華街一帶的樓宇,但市建局表示因地積比接近用盡,「欠缺重建誘因」,故納入長沙灣道一帶休憩用地作「整體規劃」,包括清拆長沙灣體育館改建為住宅,體育館日後將重置至鄰近深水埗運動場的綜合大樓。

Untitled

市建局於9月24日將「兼善里 / 福華街發展項目」(SSP-017)及「昌華街 / 長沙灣道發展計劃」(SSP-018)刊憲。在今早的深水埗區議會大會上,市建局簡介項目。市建局文件指,兼善里 / 福華街發展項目內一共有90幢樓宇,樓齡逾60年,樓高9層及沒有電梯。初步凍結人口調查顯示,項目內共有720個住宅單位及120個商鋪,前者有300個單位被用作「劏房」出租。

螢幕截圖 2021-11-10 上午9.34.03

兼善里 / 福華街

1976年落成的長沙灣體育館清拆

文件特別提到,兼善里 / 福華街目前已使用的地積比為8.12倍,剩餘未用的地積比為0.88倍,形容為「重建誘因不大」,故「此需要以整區作規劃考慮一併處理」。市建局計劃同時將位於長沙灣道的長沙灣體育館及花園清拆,改建為住宅。體育館則會重置至近深水埗運動場,目前為長沙灣徑休憩處、部分深水埗運動場及路政署臨時倉庫上興建的新的18層高綜合大樓。

項目計劃於兼善里 / 福華街一帶重建為住宅樓宇,提供約1,000個住宅單位,預計於2031年落成;原長沙灣體育館(地盤A)則重建為社區設施、商業 / 零售樓面及830個單位的住宅,預計於2033年落成。近深水埗運動場(地盤B)則興建政府綜合大樓,預計於2028年落成。

無標題

市建局網誌曾稱單獨埸建兼善里財務上不可行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今年9月26日曾發表網誌,表示單是重建兼善里,收入不足以填補約100億收購開支及建造費用,如市建局進行此項目將是「沉重的財政負擔」。網誌形容納入周邊政府土地重新規劃能突破地區困局,重建後約1,800個住宅單位能為市建局「補充現金流」,亦帶來地區雙羸,包括體育館面積將增加八倍,並能增加其他設施。

無標題

今日區議會上,市建局規劃及設計總經理關以輝指,在市建局早前進行的近1,500戶凍結人口調查中,六成人表示支持或非常支持計劃,僅2%反對或非常反對,兩成人未有交回問卷。

深水埗區議會主席、民協覃德誠表示,自己作為兼善里當區的區議員,支持重建計劃,惟擔心新住宅影響毗鄰地區的空氣流通。民主黨深水埗區議員袁海文,亦同關注樓高問題。

無標題

民主黨深水埗區議員袁海文

關以輝表示,兼善里一帶的樓高為120米,住宅方面的地積比為7.5倍,與九龍區大部分樓宇的標準相同。他又指,「兼善里咁大個地盤裡邊呢,我哋唔會起一座屏風樓擋住啲風,我哋暫時希望兩座或者三座,希望有多啲嘅通風」。

關續指,「地盤A」即長沙灣體育館現址,將興建兩座140米的樓宇。他提到「高瘦好過矮肥」,指樓高之所以比兼善里一帶高出20米,是為了避免只興建一座屏風樓,故計劃興建2座較高、較窄的樓宇,保留中間間距的15米,促進通風,並提供75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地面。他指樓高120米或140米對於視覺及通風影響的分別不大,但卻可騰出地面空間供公眾使用。

螢幕截圖 2021-11-10 上午9.37.39

市建局:現有單位三成自住、七成出租

民建聯劉佩玉問及住戶的資料,如獨居或家庭數字、租客與業主比例,又查問會否有「樓換樓」的選項。她指收到個別租戶反映擔心會被人迫遷。並問到為何有2%的租戶反對計劃。

市建局收購及遷置高級經理張愛弟指,至今收到8戶租客反映被業主迫遷,指業主誤會迫走租戶後可獲較好賠償,市建局已向相關業主澄清,現時未見更多迫遷情況。她續指,據初步凍結人口調查,兼善里一帶的樓宇中,三成單位為自住,七成為出租,以一人至二人租戶為主。

關以煇則表示「一定有行樓換樓」,指市建局會向合資格的自住業主提供原址重建的單位、同區重建的單位等作選項,惟具體地點未定,最快將於明年下半年出價。他又指,反對重建的聲音包括出租劏房的大業主。

Site photo

圖片來源:市建局

擬提供385個車位

區議會副主席伍月蘭指,區內一直欠缺車位,大型貨車隨街停泊,建議市建局考慮在新的綜合大樓內加設貨車車位。伍又指區內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欠缺充足的殘疾宿舍、長者宿舍及托兒設施,促請計劃考慮相關需求。

關以輝回應表示,兼善里一帶的新住宅可提供130個車位,而「地盤A」將設有140個私人車位及50個公共車位,「地盤B」則會提供65個車位,三者合共提供385個車位,亦會再考慮增設貨車車位。

覃德誠總結時表示,區議會「大體上支持」兩項計劃,並敦促市建局收窄兩個計劃落成年期的時差。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