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arty 資料整理:S、阿迪 攝:Brian
(埔報報導)2013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撥款一億元發展大埔社區重點項目,後來因區議會撤回了林村項目的4,600萬元撥款,撥入藝術中心的改建項目。2019年改建完成,藝團租戶於年尾正式使用,然而,運行至今,不少租戶認為藝術中心的發展與預期有落差。街坊除了「沒有聽過中心裏的藝團」外,直到本年8月,藝發局也未有向社區實質推廣藝團,有藝團坦言「沒有幫過我們」。
政府補貼機制不完善
藝團租戶入伙時,剛巧遇上社會反送中運動和肺炎疫情,中心關閉,所有藝術活動癱瘓。經區議員協助,藝團向藝發局爭取到於本年2月起計免繳三個月租金,之後的5月至9月,租金則減至25%,紓緩了租戶壓力。
藝團收入減少,經營壓力迫在眉睫。雖然,藝團租戶可於部分活動項目中獲得藝發局、康文署、教育局資助及補貼,但受訪藝團STEP OUT studios進一步解釋:「藝發局、政府的防疫津貼基本上是幫不到大部分藝術家。津貼所定義的『藝術家』,其實有很多真正的本地藝術工作者都未能符合她的『要求』。就算真的申請到一次性7,500元資助,對於幾乎全面停工了大半年甚或一年,只是有限的幫忙 。」
受訪的香港五感感知教育劇場(簡稱五感劇場)、藝術本子、STEP OUT studios、BEYOND Bollywood均稱政府對藝團及其藝術家的補貼援助有限,其金額只能維持個人基本生活開支,再加上中心因疫情長時間關閉,令所有劇場演出、活動計劃及課堂都取消。藝團面臨租金壓力、營運入不敷支等問題,都只能靠創辦人、導師、總監的私人儲蓄支撐下去。
大細路劇團的藝術總監林英傑指出,劇團曾面臨倒閉危機。在疫情停工期間,劇團仍要負擔恒常開支和全職同事薪金,並且須遵守合約,按照未完成的演出場次,發放剩餘薪酬予參與製作的自由工作者,包括編劇、導演、演員、後台工作者等,此筆開銷大約60萬元。慶幸的是,劇團與成員溝通後,雙方同意更改合約條件,再加上其他收入,劇團總算暫能渡過險境。
「隔離藝術ing」
時勢艱難,逆境求存,藝團租戶們首次在中心合作舉辦免費網上藝術節《隔離藝術ing》。由10個藝團組成的「大埔藝術學堂」,加上區議員的團隊協助,利用一個月時間去籌備為期7日的藝術節,當中提供的表演項目有踢躂舞、戲曲及兒童劇場。演出節目更運用網上直播,與全港市民衝破隔閡地作出交流,高峰期入場超過百人。藝團從中亦有意外收獲,不但在中心內凝聚了互助的藝團社群,並且與社區市民聯繫起來。
藝術節經舉辦過後,受訪的藝團都分別嘗試將藝術搬往線上呈現:網上直播、錄製宣傳片,而耀鳴聲劇更拍攝了一系粵劇學習影片供學生進修。特別一提,BEYOND Bollywood更為一班唐氏綜合症學生提供網上學習舞蹈,他們的學習過程理想,氣氛開心,不受線上教學影響。誠然,通過網絡教學及演出是難以取代現場之真實感,但可以嘗試接觸不同地區的觀眾,更可帶給劇場表演新考驗及創作。
疫情下不忘初衷
大時代下的香港,社會氣氛不好,普世價值扭曲。藝術家往往是最先受到壓制的一群,面對這樣的環境,他們會如何自處和打算呢?藝術本子的導師冰冰稱藝術有療癒的作用,市民透過藝術方式發聲,教育下一代追求良知、公義,給予他們力量,從而理解別人感受。
言論自由往往是創作者及藝術家一直追尋的空間,受到政治對此不斷的剝削,但五感劇場的創辦人黃育德反而充滿信心地說:「做好自己本來擅長的事情,相信總有蝴蝶效應,總會影響到其他事情。」她再提到自己會繼續堅持夢想,希望將劇場藝術帶進街坊生活當中。
同樣地,STEP OUT studios的意見相若,希望藝術帶給社區一點希望和正能量,甚至帶來一些反思,總監Cal和Zoe說︰「雖然很老套,但我們希望藉著藝術宣揚愛,希望看了我們表演的人至少有一刻感到開心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