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消弭風雨中—油塘戲院的變遷

消弭風雨中—油塘戲院的變遷

《龍虎風雲》劇照@油塘草園街

文/Robin、陳占
攝/狐狸與玫瑰花

「搖晃的綠篷船拖出一道碧水幽痕,艇上的男子敲碎匙羹,嚼著瓷粉,背後的避風塘無波無浪,平靜依舊。」這裡是鯉魚門,吃匙羹的場景則來自於電影《黑社會》,二零零五年上畫。把時間再推前一些,原來,在拍攝地三家村不遠處的油塘中心也曾有眾星的浮光掠影在滿堂戲院的大螢幕上幻變過。

《黑社會》劇照@茶果嶺村鄉民聯誼會
《黑社會》劇照@茶果嶺村鄉民聯誼會

「九龍油塘灣第一間戲院」

在淡區極少戲院的今天,似乎很難想像八九十年代油塘區內竟有戲院服務街坊。近年旺區戲院開張者眾,而淡區的老戲院則逐間黯淡退場。油塘人想要看電影,距離最近也要到觀塘或將軍澳,再加上疫情反覆,戲院甫一重開便人滿為患,對於油塘人來說,跨區看電影實屬不易。

若把時間倒帶回到40年前,當時的油塘人對於看電影一事,或者不會大為懊惱。1981年1月30日,「九龍油塘灣第一間戲院」——由傳媒人周梁淑怡投資的滿堂戲院(FullhouseTheatre)正式開幕。據同日《工商日報》刊文,滿堂戲院「當天舉行開幕典禮及酒會,並敦請電影界紅人許冠文主持開幕禮的儀式」,許氏《摩登保鑣》為開幕電影。
根據《香港年鑑》及影協《香港電影》記載,滿堂戲院共營運15年,90年代曾兩度易名為「油塘戲院」及「金海城」,1992至1993年短暫停業後重開,可惜不敵長期虧損,至1995年12月結業。

從大螢幕到大快活

記者訪問了街坊黃先生,他表示自己已經在油塘住了40年,對滿堂戲院仍記憶猶新。據黃先生憶述,戲院和油塘中心同期開幕,當時有歌星葉振棠在附近的油塘中心大笪地表演助興。

那時的油塘中心除了滿堂戲院,商場內還有一個頗大的保齡球場,富華茶餐廳則是唯一一間食肆。周梁淑怡為使配套趨於完善,每年再注資二十萬元購買大家樂經營權,後來生意淡薄,遂轉為大快活餐廳。有別於當時多數戲院,位於商場內的油塘中心只設堂座,在大堂購票後便可沿樓梯向下到達影廳。

回望舊時戲院,不得不提起「院線制度」。80年代的電影產業,基本上以院線作為產銷基礎,即發行商與眾多影院組合,實行統一品牌、排片、經營及管理的發行放映機制。當時主要的影線有「邵氏線」、「嘉禾線」、「金公主線」、「雙南線」等。各院線依賴不同片源,支持不同製作公司,為製作公司提供穩定資金流。

80年代的滿堂戲院多數播映嘉樂線的電影,與藍田及觀塘的戲院走不同院線,所以間中也有藍田居民為此而來。除此之外,滿堂戲院的客源主要是油塘邨、高超道邨、三家村木屋區及油塘中心一帶的居民。

當時來往油塘的交通線路相當有限,多數是在觀塘搭乘14號巴士或小巴進入區內,小部分人亦會從藍田步行而來。可惜14座小巴班次不多,大排長龍的情況屢見不鮮;而14號巴士前來油塘需途經觀塘道,塞車更是常態。黃先生回憶道,油塘中心僅設70個月租泊車位,造成區外人士泊車困難。滿堂戲院流水客極少,相信交通不便是其中一個原因。

《老夫子》2001劇照@鯉魚門道遊樂場2
《老夫子》2001劇照@鯉魚門道遊樂場

四個畫電影的人

過去的戲院有「首輪」、「二輪」之分。一套新電影在首輪戲院下畫後,會有二輪戲院以折扣價格放映。從前的電影是用菲林放映的,經多次放映之後,首輪影院用過的菲林畫質已經耗損許多,而且這些影片早已在數週或數月前上映過,因此二輪戲院的觀眾通常較少。

據《戲院誌》載文,連裝修在內,周梁淑怡為滿堂戲院注資六百萬元。不過,彼時油塘地屬偏僻,儘管座位配套不錯,仍歸屬為二輪院線,基本上只選放重映片,因此影片上落畫情況,反比首輪院線頻密得多,且經常有影片插期或在落畫不久後又重映。

時任滿堂戲院電影插畫師的謝沛文師傅撰述道,密集且出牌不按「常規」的上落畫安排給戲院畫師帶來了不少麻煩,他們常在影片落畫後塗掉畫牌,過些日子為了重映又需再畫。滿堂的畫師要處理戲院的全部美術工作,包括即日放映、下期獻映、大堂廣告畫等大小畫牌,且當時並無電腦代勞,一筆一劃徒手完成畫牌上的大頭人像、襯景及美術字實屬不易。不同於鬧市區的大型戲院,滿堂戲院的畫師僅有四人,事事都要「一腳踢」。不過在趕工時,他們也當小小的畫房是世外桃源,忙得樂此不疲。這班以外援身分駐留滿堂戲院的畫師,究竟是何方神聖?

經查考,這個製作班子由周強師傅召集。周師傅與香港電影界甚有淵源,既是武術指導,又是電影廣告插畫師。當時不少高掛油塘中心外牆的大型電影廣告畫都來自他的手筆。周師傅憶述道,以前物料簡陋的年代,最怕下雨天,皆因當時並無防水顏料,雨水沖蝕後,嘔心瀝血的畫作隨時白費,栩栩如生的明星頓成「花臉貓」。

「英雄被困油塘灣,不知何日出中環」

畫師班底功力強勁,可惜滿堂戲院並沒有滿堂,甚至在90年代初淪落到需播放日活院線的三級情色片。苦苦捱多了幾年後,滿堂戲院終是落下了帷幕。

除了上文曾提及交通不便的原因外,客源稀少也是滿堂結業的主要原因之一。戲院周邊主要是公屋及居屋,油塘中心的居屋亦要求業主每月入息不能超過3000元,且附近居民多為年輕人,很多都為了加班費而延長自己的工時,往往週末才有閒情逸致看電影。街坊黃先生憶述道,滿堂戲院時常「少人到可算是包場」。另外,作為其中一個主要客源區的三家村木屋區重建為碼頭,也令戲院的生意更為慘淡。油塘中心雖鄰近工廠區,但新月酒樓包辦了沙廠和英泥沙廠工人的伙食,再加上配套不合理,附近的竹園餐廳和醉瓊樓皆要價不菲,工人極少到油塘中心用膳,更遑論看電影了。

黃先生還記得在劃一票價前,一張戲票約為$1.2至$3.4,但普通市民日賺僅三四十元。所以他認為,戲院中落的轉捩點是電視及廣播節目等免費娛樂的出現。

《老夫子》2001劇照@鯉魚門道遊樂場1
《老夫子》2001劇照@鯉魚門道遊樂場

為吸引客源,滿堂戲院摒棄了嘉樂線,轉為自己購買電影版權,可惜營銷策略不佳,常重映舊戲,故此沒能吸引到客源。戲院的營銷策略還有另一個敗筆,就是極少宣傳。黃先生憶述,滿堂戲院不僅沒有派傳單宣傳上畫的新戲,也很少請明星來表演——即使有,也是在無遮無掩的大笪地演出。烈日當空,街坊對此似乎興趣不大。惟一的宣傳是掛在油塘中心外牆及欣榮街的電影畫板,可惜位置未算當眼,故宣傳效果有限。

滿堂的謝幕

1995年12月,滿堂戲院以「金海城」之名閉幕了。1996年,電影《陽光地獄之人肉市場》的手繪畫仍高掛在欣榮街的一方畫板上,只是後來它也不知所蹤了。

25年過去了,油塘中心的舊街坊很多已經搬走;高超道邨被不餘骸骨地清拆掉了;滿堂戲院的舊址分開兩半,中間塞一塊石屎板,於是原本的購票大堂變成了街市。

滿堂戲院也終於從門堪羅雀,到如今連堂前燕也不作停留了。

油塘的「二輪戲院」

如今油塘的娛樂服務廖廖,街坊們若想在空暇時間觀賞電影,要專程到觀塘APM戲院。若論及在油塘重新開辦戲院,以目前的商業規劃來看,不説絕無可能,卻也遙遙無期。那麼,看電影於油塘人來説,是否會有其他出路?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9年間,曾有一群熱心街坊,在油塘港鐵站及油麗商場外舉行不同放映會,例如播映《V煞》等電影作品。其時,大批街坊被吸引前來圍觀,配合放映後不同的討論交流,整個空間仿彿成為了別樣的「二輪戲院」。當然,若想恆常地舉辦這些「二輪戲院」,場地預約、電影版權、防疫措施等難題,亦少不免面對。

社區報電子版:https://linktr.ee/yautongcommunitynews
訂閱計劃:https://shorturl.at/cxIU9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yautongcommunitynews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zaapy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