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沉沙錄——1997大涌橋路天橋計劃 地區強烈反對,議會爭論連年,最後為何擱置?

沉沙錄——1997大涌橋路天橋計劃 地區強烈反對,議會爭論連年,最後為何擱置?

1997年政府計劃興建的「大涌橋路天橋」,橫跨小瀝源路畫舫路口,原意是為了應對未來車流增長。因為工程設計問題,區議會由最初支持變成反對,後來再度轉軚,更演變成一片混亂,最後在爭議聲中擱置。究竟發生過咩事?我哋一齊睇下。

大涌橋路及小瀝源路交界興建天橋的建議初見於1995年11月,運輸署向沙田區議會作初步諮詢,議會原則上支持,但要求正視噪音問題。1997年5月會議上顧問公司表示有評估對大涌橋路沿線民居的影響。預計1999年下旬動工,2001年下旬落成。

1997年11月路政署提交「大涌橋路與小瀝源路之行車天橋」計劃,於刊憲前諮詢。文件指隨著馬鞍山發展,該路口將會擠塞,因此提出興建一條260米的單線雙程天橋,車輛由石門過河後可經天橋跨過路口,於第一城13座外落橋,反之亦然。天橋南面設有6米高的隔音屏障,大涌橋路近第一城有4.5米高的隔音屏障。環評顯示噪音影響不大,並准許重型車使用,更已擬定施工計劃,預想圖及臨時改道方案。預計1999年年底動工,2002年初完成。

詳細方案曝光後,區議會隨即以24票 : 4票通過 #第一個臨時動議,要求停止工程,認為設計未能疏導馬鞍山的車輛,易造成天橋兩端擠塞,更會嚴重破壞第一城及附近環境,要求政府研究其他方案。

1998年1月,政府部門回覆區議會對天橋計劃的反對意見。但議員仍就工程對第一城造成的影響及天橋疏導交通的實際效用存有疑慮,並以15票 : 4票通過 #第二個臨時動議,表示暫不表決天橋工程,等待政府進一步解釋。歷經部門遊說下,同年3月以17票 : 6票 #表決支持有關工程,7月工程正式刊憲。正當以為一切塵埃落定,其實故事仍未完結。

第一城居民對此強烈不滿並採取行動,包括提交反對書,更獲數名立法會議員支持。加上區議會內並非清一色支持方案,1998年11月的討論中,除了不滿由小瀝源路延伸至大涌橋路的隔音屏障破壞第一城環境,成為「第一圍城」,亦繼續質疑天橋效用,指出塞車源頭在於翠榕橋倒流,問題並非畫舫路口本身,工程只會將擠塞地點轉移到天橋起點及終點。

另有議員與相關工程師研究,發現運輸署所建議的130米交織長度未能應付車輛換線的需要,同時小瀝源路左轉大涌橋路的路口將被收窄,表示假若政府繼續實施工程最後導致擠塞,有關官員需要負上責任。

402836515_768253078646784_6411706358363367852_n

面對多項質疑,討論開始白熱化,有指多次開會重複爭拗無濟於事,只會浪費時間,以至分化居民及區議員。同時運輸署亦未能提供最新數據,再次討論毫無意義。一片混亂之下,以12票 : 11票僅僅通過第三個臨時動議,中止有關討論。

政府內部指引指出,若當區居民強烈反對或意見紛紜,應考慮是否需要再次諮詢。當局衡量各方意見後,1999年12月 #刊憲撤銷工程計劃。2000年5月區議會最後一次討論,決定馬鐵通車後再作研究,並指興建行人天橋實施人車分隔亦有改善作用。隨著馬鞍山鐵路及安明街天橋等交通基建落成,當年意見紛紜的工程計劃,大涌橋路天橋的爭議就此告一段落。

贊助持續運作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