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檔案視覺:九龍城寨的環境是如何煉成的?

檔案視覺:九龍城寨的環境是如何煉成的?

近日港產片《九龍城寨之圍城》引起全城熱話,對「九龍城寨」這消失了的「三不管」地帶重新引起興趣。然而一個戰後急速發展愈建愈密的城市建築環境,政府完全的不干預是否可能? 抑或是當中曾有許多的配套與安排,方逐漸形成90年代所看到的城寨模樣?

過去曾有不同對城寨建築的研究嘗試,亦有官方出版的敘事書寫,近年因多了一些新歷史資料出土,令我們對九龍城寨的理解不再只有來自日本的建築環境紀錄。翻查近年公開的官方檔案中,亦能窺見70年代初港英政府對九龍城寨各種城市基建及資源供應及環境問題的描述,展示了九龍城寨的高密度地景中往往看不見卻相當關鍵的構成元素。

444484292_857850203046753_3848228430708336283_n

缺席的70年代九龍城寨史

翻查市面例如《九龍城風物史》的著作,內容描述由清朝至城寨清拆的時間線,到戰後亦較著重60年代初嘗試收地及80年代前途及清拆問題的史料討論,比較忽略70年代城寨所發生的歷史,亦即電影所取材的年代。

而在兩份開放的英國歷史檔案 (FCO 21/1268 及FCO 21/1139)中,可以研讀到不少70年代談及九龍城寨的電報書信,在1973年時任英國國會議員Lord Kennet 及其餘兩位同事到訪九龍城寨,他目睹九龍城寨的環境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He could not believe his eyes) ,形容此地為真正恐怖 (Real horror)、人類悲劇(Human Tragedy)及地球上最骯髒之地(most squalid place on god’s earth)。在1973-74年間更有國會議員持續向外交部及英國首相查詢九龍城寨事宜,以及香港政府的處理手法,雖然最終英國外交部、英國首相及時任港督麥理浩並不贊同大規模改變對城寨的態度,但也著手研究如何在技術上可行的情況下盡量改善城內環境狀況。

441604372_857850223046751_2318175283034907669_n

躍然紙上:城寨檔案的環境狀況描繪

按此脈絡,當年九龍城區市區民政署(City District Office Kowloon City) 按港督要求,於1974年3月就擬備了一份有關九龍城寨環境改善的詳盡報告及建議書(A Background Paper on: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to the Kowloon Walled City),當中就食水供應、電力、污水等城寨處境進行全面研究及檢視,更提及當年政府在城寨複雜的情況下如何盡可能就當時的惡劣環境倡議改善方案,當中的描繪、繪製地圖及資料紀錄,都屬寶貴的歷史參考。

水接不通

報告對城寨的供水問題有具體的描述,由於城內一直並無正式水管接駁到戶,只有6個城寨邊界以外的街喉供應27,000名居民使用,另有7個城內的慈善組織亦設有專喉。報告更研究了城寨內1,200個住戶(佔全體樓宇8成)的用水習慣,指出所有居民使用「額外」的供水,當中3分1居民使用政府街喉,3分1居民使用水井,餘下的則為手提水(hand carried water),更有記錄近9成城寨居民要求有正規用水供應,在檔案中形容為「無可置疑的期望」(unimpeachable sign of mounting expectation) 。

442486030_857850193046754_4578709922732611953_n

442445030_857850136380093_6019673964891428673_n

441911063_857850023046771_777198908836827476_n

烏雲電線

供電方面,在檔案中的形容比供水更不適切。報告在供電這一部分的開首,就提及「走進城寨,就會立即注意到一簇簇看似烏雲密布的電線,它們脆弱地綑在線圈上,而電線則與滴水的電線交織在一起。......所有的虛擬電路和連接點都是臨時的,似乎沒有任何保護,也就是說,安全法規似乎完全被忽略。」報告也指1970年有消防指揮表示如果在城寨救火時他們需要進入狹窄通道,又有機會遇到一堆纏在一起的帶電電線,情況可謂九死一生(most certainly be killed)。

此外,報告也提及到城內電力負荷已過重,工程師亦常接到火花投訴。由於電荷過重,電力公司遂於1970年起停止鋪設地下電纜。另外城內大規模房地產重建致更多偷電情況發生,更加加劇電荷。而當中的土地開發商因無法獲正規供電,會從附近大廈「借電錶」的方式獲取電力,雖不存在盜竊,但也違反《電力供應條例》的規定。報告附上電網的位置圖,顯示有7個電路覆蓋城寨內大部分建築物。

古城深溝

城寨的水渠問題亦是三大環境問題重要的一環。報告清楚指出污水渠超載問題:城寨使用的水渠是在19世紀中設計,當年只給1000人使用,但現時城寨連同西頭村的人口達到50000人,報告形容為負荷是原先渠道設計的50倍,突顯了超載嚴重。

雖然報告中有形容西頭村比起九龍城寨的水渠問題更加惡劣(因為地勢上城寨的污水都會流向較低窪的西頭村),但城內垃圾經常積存在水渠的問題也持續需要清理,再加上供水不足加劇當中問題,更形容到夏季到來時,當明渠污水快速蒸發和熱量結合,使空氣極臭且不衛生(extremely foul and unhygienic)。

此外,報告更發現城寨內當年開始有部分水渠被新建築直接覆蓋,令清理水渠工作難度更高、更耗時,只可以確保溝渠不被建築碎片、淤泥或垃圾堵塞。報告亦附有九龍城寨內的水渠位置手繪地圖,顯示出昔日九龍城寨用了上百年的水渠分佈。

444764727_857850129713427_523568464129469124_n

444501175_857850033046770_7082033139164812595_n

444489189_857850146380092_7440714737938337851_n

城市基建作為城寨地景

《九龍城寨》電影中重現了某種城寨建築風貌,而歷史檔案中各種諸如供水供電及水渠等城市基礎基建,其實對城寨內的真正生活環境影響極大,亦是另一道平常較少人提及的隱藏地景。現已開放城寨檔案亦對城寨惡劣的環境問題有著較深入的描繪及研究,有助進一步探索城寨不同面貌及問題。

資料來源
FCO 21/1139: “Kowloon Walled City of China in Hong Kong” The National Archives, 1973
FCO 21/1268: “Kowloon Walled City of China in Hong Kong” The National Archives, 1974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