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調查指頭四波疫情護士壓力爆煲 三成人患偏頭痛 僅一成人求醫](/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報導)新型肺炎疫情持續逾兩年,醫護普遍面對壓力。有機構調查指三成受訪護士有偏頭痛,當中只有一成會求醫。受訪護士表示若10分為壓力最高,平均達7分,有護士更指每周發病三至四日,嚴重影響家庭生活。惟調查只反映首四波疫情,負責調查機構的代表只稱,「不排除第五波令問題加劇」。
香港醫護聯盟聯同護士學校校友會於今年1月進行調查,訪問234名護士。結果顯示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近九成的受訪護士工作量增加,三成表示工作量大增一倍,以10分為最高的壓力程度平均達7分。
調查1月進行 未反映第五波疫情
另外,八成受訪者出現精神壓力徵狀,當中50%患有肩頸背痛、41%失眠、33%患有偏頭痛。惟調查顯示,出現精神壓力徵狀的護士當中,三成患者純粹休息解決病徵,四成人服用止痛藥,只有一成人會去求醫。《獨媒》多次問如何評估第五波疫情對護士健康影響,護士學校校友會現任副主席吳女士表示,調查在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前進行,不排除第五波將令問題加劇。
料全港近百萬人患偏頭痛 醫護風險高1.5倍
中大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區頴芝表示,本港的偏頭痛問題普遍,病發率為12.5%,以此推算全港有近100萬人屬患者。區續指,壓力是引致頭痛的常見誘因,而有台灣研究指,醫護人員患偏頭痛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1.5倍,病徵除頭痛外,更有作嘔及畏光等,雖不致命,但對病人的事業及人際關係均有嚴重影響。
患病醫護指嚴重影響家庭 止痛藥「治標不治本」
入行八年的公立醫院內科護士何女士表示,入行三年時開始患有偏頭痛,指工作時「暈陀陀、每一步都好驚出錯」,並形容止痛藥「治標不治本」。
何女士每周發病三至四日,沒有精神照顧家人及嬰兒,「少咗時間同小朋友玩,都係要瞓喺度休息」,至後來每月注射一次預防性藥物,至今六個月後已有好轉。何最後提到,今日是國際護士節,明白疫情下的護士工作壓力爆煲,勉勵同行須正視自己的身心健康。
區最後提醒,過度服用止痛藥會引致惡性循環。她建議使用預防性藥物,譬如新一代的預防性藥物抗CGRP單株抗體,約一至三個月進行皮下或靜脈注射。惟她指,新藥物不在醫管局藥物名冊上,每月費用約數千元,療程約六至十二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