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將在今年年底前清場,食環署要求「棚仔」布販在今日下午前回覆,是否接受搬遷到通州街臨時街市,並參與競投新檔攤。棚仔布販發言人何應開對《獨媒》指食環署提出的方案太急,布販只有不足一個月考慮,「我哋都只能夠硬食」,希望署方能搬遷的死線延至明年6月30日。
食環署在今年8月5日與棚仔布販會面,再次講述遷置通州街臨時街市第一至第三座經營安排,布販只有兩個選項,即參與圍內競投新攤檔或選擇離場,或交還現時小販攤位,可獲取一筆過的10萬元特惠金。
搬遷布販可獲豁免首三個月租金 3.5萬元搬遷津貼
選擇競投新攤檔的布販,可以圍內競投方式競投通州街臨時街市第一至第三座的空置檔位;獲食環署登記的非持牌經營者,競投底價將為檔位市值租金三成,而未獲登記的非持牌經營者,競投底價則為市值租金六成;並與食環署簽約三年,其後每年租金按機制調整。
另外,選擇競投新攤檔布販可獲豁免首三個月租金,及必須在今年12月31日前交還現時的攤位,完全後可獲領取3.5萬元搬遷津貼。何應開表明不滿意現時方案,希望食環署可給予更多時間予布販搬遷,建議將死線延至明年6月30日:「佢(食環署)一定話幾年前已經同我哋傾,但我哋全部都老人家嚟,搬走啲布都要啲時間。」
棚仔對出19年成「戰場」 翌年爆疫令遷置滯後
政府在2015年提出清拆及永久關閉「棚仔」,以騰空作興建居屋。「棚仔」為現時全港碩果僅存的布市場,政府在1978年因應興建地鐵荃灣線,要求原位於汝洲街及黃竹街一帶約200個售賣布料小販攤檔,搬遷至新建成臨時小販市場的現址。
自公布永久關閉「棚仔」後,食環署曾派員登記,但只有33人獲登記為「非持牌經營者」,另外17人則因不在場,被列為「未獲登記的非持牌經營者」,布販曾要求當局劃一處理,但一直未能與政府達成共識。其後2019年反修例運動,與深水埗警署一街之隔的「棚仔」,對出馬路亦成對峙現場,警方曾發射催淚彈,翌年再爆發新冠疫情,令遷置工作滯後。
新址曾辦數碼龐克主題展覽 布販預白交租兩年
食環署早前向深水埗區議會提交文件,稱會將通州街臨時街市打造成有主題特色的布藝市場,並預留空間讓有興趣加入布藝、時裝設計和製衣等相關行業的人士進場。
署方指出,在2020年10月由香港設計中心在上址舉辦「數碼龐克號」主題時裝展覽及創意市集,是希望能夠宣傳新布藝市場,目前已將上址騰空及完成改善工程。
不過,何應開預期,布販在搬遷到通州街臨時街市後將要「白交兩年租」,認為競投底價金額仍屬高昂,加上通州街臨時街市的位置欠佳,市民未必認識及前往光顧。
布販嘆政府不領情 只能無奈接受方案
另外,自2015年起,棚仔布販曾與民間團體舉辦市集、導賞團、「花生騷」和社區規劃工作坊,及曾推出精品推廣及爭取原址保留布市場。何應開慨嘆,自《港區國安法》立法後,一眾布販只能無奈接受食環署方案:「今時今日嘅香港,做咩都無用啦,仲話去抗議?你話要保留布市場,政府根本都唔領情。」
何應開透露,有食環署官員曾對布販稱,在搬遷限期即12月31日後,布市場將由第三方管理,「到時就未必由我哋管啦,你知啦深水埗分區最近都轉咗指揮官」。
區議員質疑未提配套及傳承 憂行業式微
民協深水埗區議員李庭豐認為,食環署的「賠償」方案不理想,重申署方應一視同仁,不應將布販分為獲登記的非持牌經營者,及未獲登記的非持牌經營者,「呢個係好唔公平嘅安排。」
李庭豐對《獨媒》指出,政府已多年未有重發小販牌照,布販只能按一般商業登記處理,令競投新擋位的底價必然高昂,促當局認真考慮重發小販牌照。他又質疑,食環署的遷置方案對傳承和配套隻字不提,憂慮行業或會因此式微。他強調,署方有責任宣傳及推廣布市場,將在區議會委員會會議要求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