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最後的馬屎埔

最後的馬屎埔

記者:Mankay

對於馬屎埔,你的認識有幾多?馬寶寶農場、耕種、改建、迫遷...這些似乎是大眾對馬屎埔的認知,但筆者透過村內小型展覽卻了解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屬於他們的故事。

展覽由前記者Sophie以及藝術家Giraffe聯同馬屎埔村民一同舉辦,主要以村民的家作為展覽場地,希望大家從居家日常認識另一面的馬屎埔,同時讓到訪的人像探訪老朋友般感覺親切。筆者就從中認識到關生以及張生一家。

關先生於馬屎埔成長,兒時爸爸會種田,更會與一眾農友討論耕種心得。一班人圍在一起談談自己的農地種的作物、用的肥料、照料方法。種植成果又大又多時會分享技巧,大家互相參考改良,毫不保留且不存機心。那股村民之間的真摯感情亦是令關先生更愛馬屎埔村的原因之一。

tp 2

有年士多是馬屎埔內唯一一間士多,過往由張先生一家以前舖後居方式經營。最開初還是一片荒蕪時,張生的長輩以泥加上禾稈草砌起一道牆,再搭建成屋。後來居住數年就找來木廠幫忙,用木材混合鐵皮改建成士多及居所。後期才建成現時的磚屋,一住就住了五代人。一步步的努力,每一步的堅持,建構了張先生一家。

隨著規劃發展,馬屎埔亦將埋在土裡成為記憶,希望能成為養份滋養其他人,讓大家記得曾經有一種堅持、有一種努力、有一種真摯出現過。每一位村民的故事,同樣是每一位香港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