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土木工程拓展署向立法會工務小組申請3.1億,進行「大澳改善工程第二期第三階段」,包括在大澳興建兩條可供開合的行人橋,兩條行人橋造橋各約一億。
擬議的工程除了在鹽田興建長約140米、闊約3米的行人橋,以及在寶珠潭興建長約120米、闊約3米的行人橋,亦包括在鹽田興建一個露天劇場暨休憩用地和公眾停車場,和在楊侯古廟前方空地進行美化工程等。工程目前正進行招標,在立法會財委會批准後便會動工,目標是三年內完成,總造價為3.1億。
文件表示,大澳鹽田及寶珠潭需使用迂迴的路徑(經新基橋),建橋可加建連繫。由於須顧及大澳的傳統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初四及初五舉行的「龍舟遊涌 」,故兩條橋身皆可開啟。兩條橋造價各約1億。至於斥資約5,290萬的露天劇場,則可作舉行神功戲等表演。工程將引致每年額外280萬元開支,其中約150萬屬行人橋的維修費用。
立法會工務小組今早(2月24日)討論,當局重申橋身可開合為尊重傳統,居民在「龍舟遊涌」不希望有人在神像上方,亦希望全程能「見到天」。屆時將由路政署、民政處及警務處一同操作開合,並會安排在遊涌前四星期演練。當局亦提到,部門亦會提供熱線電話,有高身船隻有通過需要時可通知政府部門。
第一期及第二期第一階段大澳改善工程已分別於2013年及2019年完成,分別斥資1.5億及1.2億,工程包括一涌建造河堤、進行關帝古廟前園改善工程,以及在大澳道建造入口廣場及公共交通總站。
工程在無反對下獲立法會工務小組通過,並不建議財委會再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