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阿江
Clara是「梅窩不是垃圾站」(下稱「不站」)的策劃者之一。2018年3月,梅窩不站第一次在梅窩碼頭大樹下(麥當勞旁)擺設回收站,這次行動未有太大迴響,只接收了一小袋回收物,但令不站「戰友」十分滿足。為了加強宣傳,戰友親自設計海報,吸引更多熱愛環保的街坊一同參與。
梅窩不站成立初期,不論是戰友或街坊,對回收也認識不多,常常搞不清楚塑膠的分類,於是,不站戰友一起學習不同的塑膠類別,並在擺站時教導前來分類的街坊。他們更設計了「I don’t know!」 袋子方便街坊,在搞不清塑膠的類別時,便可以放進去。但有時候因為回收物的積存時間太長,又未有清潔好回收物,發霉了,便只能無奈丟棄。所以,戰友會向街坊說明清潔回收物有多重要。
梅窩不站營運了四年,只有山竹風災以及肺炎疫情期間暫停擺站。肺炎開始時,社區人心惶惶,到後來疫情穩定下來,因為想儘快解決家中積存的回收物,街坊表示十分需要梅窩不站,他們便再次擺站。然而他們仍要做好防疫工作,他們曾經在商鋪「大嶼小聚」門前擺站,因商鋪支援,街坊可以在鋪內清洗回收物,戰友也可以在店內休息。但因居民投訴,只能轉到銀灣邨銀月樓附近擺站。今年二月是最後一次開站,他們回到碼頭大樹下。
最初的成員因為工作忙碌而分身不暇,幸好擺站時認識了熱心街坊,成為接棒幫忙的義工。
今年,香港各區的「不站」因各種原因而關站,而「綠在離島」及「綠在梅窩」的開幕,分擔了大嶼山的大量回收工作。記者問Clara梅窩不站之後的方向,她表示精力和時間會用在回收教育。她認為大嶼山的不少村落需要較便利的回收點,戰友或可嘗試在村內開站,讓村民熟習回收過程。從前無暇答允到校講座,未來或可嘗試。他們也會繼續監察「綠在梅窩」的成效,日後如有需要,仍會不定期擺「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