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香港首個「組裝合成」社會房屋「南昌220」去年11月結束,其組件於今年2月拆卸,並運往大埔船灣黃魚灘的過渡性房屋項目重用。大埔區議會周二(5月16日)討論,由於黃魚灘同屬私人借出的土地,多名議員憂重蹈「南昌220」覆轍。
位於大埔汀角路的黃魚灘過渡性房屋項目於2021年獲城規會批准,土地由會德豐地產借出,已在2022年8月展開工程。項目獲政府批出6.798億元資助,由九龍樂善堂營運,預計今年第3至4季竣工,營運年期約5年。項目將興建11幢3至4層高的樓宇,預計提供約1,236個單位,可容納約1,962人。當中每個單位均設洗手間連浴室,以及電爐的煮食空間,項目亦會預留空間設小商店及市集。項目不設私家車泊位,將增設小巴站,運輸署稱會適時引入新服務或加強現有服務。當局亦會改善附近的巴士停車灣,以及汀角路及鳳園路路口的行人過路處和道路標記。
2021年大埔區議會曾對項目表示不滿,認為新增人口過多。區議會昨日再討論,房屋局在書面回覆中,未有列明土地可使用的年期。房屋局項目總監陳立銘只稱「個人理解」應至少有7至8年時間,多名議員憂使用年期過短,導致浪費,重蹈「南昌220」覆轍。根據局方提供的文件,黃魚灘項目第八座將重用「南昌220」的組件,佔整個項目的7%,該批組件目前存放在中途儲存用地。
昨日會上,多名議員續關注交通問題,大埔區議員譚爾培指小巴往往在總站已滿座,促新增村巴予過渡性房屋居民。大埔區議員劉勇威則稱「好老實交通預佢會死硬」。大埔區議員林奕權則倡分批入住,免造成混亂,又指目前已經常收到居民投訴需先坐「回頭車」到大尾篤方可登上巴士。局方表示,運輸署指有小巴公司計劃新增路線往來大埔墟。
劉勇威又問及區內設施配套,「佢哋真係要喺個度生活,而唔係維生」,倡營運機構恆常舉辦活動。局方稱項目會提供基本社區設施,又稱樂善堂稱有流動醫療車。
「南昌220」由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營運,提供89個一至三人單位。項目於2020年8月入伙,至2022年11月完結,歷時僅約兩年多。項目結束時,94個住戶中僅24戶獲編配公屋,59戶需遷往其他過渡性房屋,11戶則「重返」私人市場。
《香港01》日前報導,「簡約公屋」出現後「已完成歷史任務」的過渡性房屋,有至少3個項目「走數」,包括使用私人土地的元朗菜園村南項目及西貢慶徑石路項目,另一個消失項目為前白田天主教小學。此外,有17個項目延誤。房屋局早前已表示,本年起將不再接受新的過渡性房屋項目申請。目前部分位於新界的過渡性房屋,入住率亦欠佳,根據當局2月向立法會提供的文件,新界過渡性房屋整體入住率只有約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