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嗇色園百周年慶開幕典禮 望為香港祈福
文:米、Mini 攝:Andy、Billy、Cola
1921年成立的嗇色園黃大仙祠,以「普濟勸善」為宗旨,與港人度過第100個年頭,於1月27日舉行「嗇色園百周年紀慶開幕典禮」為接下來即將舉行的連串百周年慶祝活動揭開序幕。由於疫情關係,百周年開幕典禮以網上形式舉行,但仍無阻善信們的致興。
百年努力 全靠香港人
是次活動邀請了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嗇色園董事會主席馬澤華、黃大仙祠監院暨一百周年紀慶活動籌備專責委員會主席李耀輝為開幕典禮擔任主禮嘉賓。馬澤華致辭時指,他們已經籌備了一系列的道教議式,為香港祈福,基於疫情問題,他們只好改為網上形式舉行。他表示儘管香港現正處於逆境,但嗇色園黃大仙祠定會一如過去百年,繼續發揚黃大仙師「普濟勸善」的精神,以「善心、善意、善行」陪伴港人渡過難關。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透過視像祝賀,感謝嗇色園多年來於黃大仙區致力服務社會,在教育、社會服務及醫療等方面貢獻良多,並預祝百周年紀慶各項活動能順利舉行,他亦期待嗇色園於新一個世紀繼續宣傳「普濟勸善」精神。李耀輝主席亦感激香港人的努力及支持,才令到黃大仙祠有現今的成就。
百年周年活動多姿多彩
在政府的防疫政策下,只允許少量的善信進場見證開幕典禮。當日有大約一百位市民到現場參拜、欣賞鼓樂表演及領取小型福袋,福袋內有米、紅棗、茶包、利是等等。
此外,嗇色園將會舉辦不同的慶祝及慈善活動,如贈醫100日、百週年花燈廟會、百年慶典和萬人祈福禮斗大法會等的活動。另外園內亦正進行「黃大仙信俗文化館」及「財神宮」等多項工程及建設,供善信參拜之餘,還以現代化科技推廣黃大仙信俗文化,響應「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致力發展成「綠色廟宇」。除以上活動外,也會推出由黃大仙祠高功法師開光祈福的限量3000枚一百周年紀念金吊墜、500套紀念金銀章套裝及100尊黃大仙師金像作慈善預購。
黃大仙祠的由來 黃大仙人你要知
黃大仙原名黃初平,是晉朝一名放羊的牧童。傳說「叱石成羊」,赤松山中修煉得道,後世稱為黃大仙。
在黃大仙祠建廟初期,該地都以竹園為名。後來因為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眾多,加上政府在竹園鄉南部興建黃大仙上邨及黃大仙下邨後,黃大仙就逐漸取代竹園成為該區地名,並於1969年政府設立市區民政處時正式命名為黃大仙。
黃大仙廟成立初期,是不容許外人進入的,只是道侶私人修道場所。直至1956年,才正式開放予公眾人士入內參拜,自此善信傳遍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