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於2017年提出「改善碼頭計劃」,首兩階段翻新或重建23個位於新界及離島偏遠地方的公共碼頭。關注大嶼山發展的團體「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反對改善其中3個位於大嶼山的碼頭,包括二澳碼頭、馬灣涌碼頭及萬角咀碼頭,認為未有使用量數字。其中萬角咀碼頭一帶皆為私人土地,由單一公司擁有,代表公司的居民協會曾稱欲發展為「香港海洋生態保育研究實驗中心」。謝世傑質疑私人土地業主可隨時封閉土地,令碼頭變為「私人碼頭」。土木工程拓展署回覆《獨媒》表示,連接萬角咀碼頭通道一直開放予公眾使用,村民早前因疫情關係才臨時封路,避免遊人到訪,最近已回復供公眾使用。
政府擬申7億撥款改善7個碼頭
「改善碼頭計劃」涵蓋23個公共碼頭,當中3個碼頭的建造工程正在進行。當局7月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約7億撥款以展開另外7個碼頭的建造工程,包括以1億2,850萬重建二澳碼頭(為同期項目所需費用第二高),及以4,580萬重建馬灣涌碼頭,當中二澳碼頭已於8月初動工,為期30個月。
土拓署指萬角咀碼頭水深、長度和靠泊設施不足
大嶼山另一個擬改善的碼頭、鄰近梅窩萬角咀碼頭,則屬第二階段的改善計劃,署方預計於2023年起進行詳細設計及勘探工程,並於2024年第四季展開工程,工程費用待定。
根據政府文件,土木工程拓展署指萬角咀碼頭的設計較為簡陋,不符合現時的設計標準,碼頭長度和靠泊設施不夠,加上其水深嚴重不足,影響船隻靠泊,故從碼頭安全和使用角度而言,有需要改善工程。
前往萬角咀碼頭道路屬私人土地
目前市民可從梅窩步行至萬角咀村,萬角咀村村口豎有民政事務處設立的「梅窩東灣頭至萬角咀行人徑」鐵牌。上月「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帶同記者現場觀察,村內約有五組小屋,屋外多處貼有「私家重地 請勿入內 後果自負」等警告牌,當時全部無人出入,亦不聞人聲。記者從村口沿路直行,兩旁長滿雜草的土地全被鐵絲網圍起;在其中一幅鐵網前,設有一則2020年8月的通告,由「方達投資有限公司」致函黃瑞興,指其非法佔用該公司所屬土地,勒令黃遷出。
記者再從村口前行約100米後,發現通往沙灘及碼頭的兩條道路均被鐵閘擋住,貼有「私人地方 不得擅進」的警告牌,以及政府的「地理資訊地圖」,示意該一帶地段屬於私人土地。
謝世傑提到,去年初到萬角咀時,路旁仍有一條林中小路可通向碼頭,惟今日亦被封住。由於無法接近碼頭,記者其後在下午兩時許登高,從山腰眺望山腳的碼頭,遠遠看見碼頭當時無人,只有一艘小艇停泊,艇上亦無人。
聯盟透過查冊,「方達投資有限公司」購入村內約60個地段土地,謝世傑認為村民已放棄業權。「方達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是同為科達地產主席湯君明,該些土地目前委託「萬角咀居民協會」管理,並容許村民繼續居住。去年城規會公布的《梅窩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 ,曾收到該協會的意見(連結第15頁)。當中指「方達投資有限公司」自1988年起已持有村內全部約30萬平方呎土地,望將農地改為「政府、機構及社區」用途,指村民一致同意興建「香港海洋生態保育研究實驗中心」,養殖水產及蔬菜、興建再生能源發電站及教育中心等 ,保留當地歷史及文化保育。不過城規會今年4月審議草圖時,認為計劃欠缺細節,不認同改劃。
土拓署稱通道因疫情才被臨時阻擋 以免遊人到訪
謝世傑表示,根據土地註冊處土地登記冊,由梅窩碼頭步行至萬角咀村的道路屬於私人土地,由1988年起為「方達投資有限公司」所擁有,他指去年曾到該地視察,發現由萬角咀村通往萬角咀碼頭的道路圍上了鐵絲網,又被鐵閘擋住,幸得遇上農民為其開啟鐵閘才能到達碼頭。謝世傑質疑土地擁有人可以隨時封閉道路,不讓公眾使用,萬角咀碼頭或變私人碼頭:「縱使話開放畀你,佢隨時都閂得返,你冇辦法去限制佢私人土地嘅使用」。
土木工程拓展署則回覆《獨媒》表示,知悉部分連接萬角咀碼頭的鄉村通道屬私人土地,但該通道一直以來都開放予公眾使用,村民早前因疫情關係才臨時阻擋通道,避免遊人到訪,而最近疫情緩和,經鄉事委員會協調後,有關通道已回復原狀及供公眾使用。
署方續指,目前擬議改善萬角咀碼頭的工程只屬規劃階段,將在取得相關土地業權人就開放有關通道予公眾使用的同意書後,才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以展開工程。
土拓署拒絕公開碼頭使用量數字 「守護大嶼」質疑計劃必要性
謝世傑亦不滿當局未有交代二澳碼頭、馬灣涌碼頭及萬角咀碼頭現時及改建後預計的使用量。對於改善萬角咀碼頭,他質疑花費公帑改善碼頭設施的需要:「以前70年代農業好蓬勃都係用依個碼頭,咁點解宜家冇咩人用嗰陣,又唔夠用呢?」《獨媒》向土木工程拓展署查詢三個碼頭的現時及改建後預計的使用量,惟署方未有回應。
根據政府文件,土木工程拓展署指二澳碼頭的設計簡陋,只有一個靠泊位,水深不足亦影響了船隻在低潮時靠泊;加上碼頭結構已呈現老化,市民上落時有潛在風險,當地村民亦曾多次要求政府改善二澳碼頭,故署方認為有需要在鄰近地方建設一個新碼頭,便利市民和遊客來往二澳及附近郊遊景點。
新二澳碼頭擬建於離現有碼頭約130米外的岸邊,謝世傑同意現有二澳碼頭較為簡陋,船隻泊岸方面亦有改善空間,「二澳係淺灘,依家要水漲觀光艇先泊到岸,其他時間泊岸係有困難」,但因沿岸為海岸保護區,他擔心現時署方的改善方案會破壞二澳原有的自然景觀。謝世傑又提到,現時二澳主要發展有機耕種,並無人居住,而現時亦無渡輪直達二澳,令他不禁質疑新碼頭的用處:「起出嚟係為咩?」
土木工程拓展署則表示曾委託顧問公司就工程進行勘測研究、環境評估及詳細設計後,而工程不會對環境造成長遠的不良影響,其環境審查報告亦在2019年9月獲環境保護署署長同意。
二澳碼頭沒有車路連接,交通主要倚靠海路,或由大澳經鳳凰徑步行前往,而其改善工程項目包括重建現有碼頭,增設兩個靠泊位、上蓋、照明系統、Wi-Fi 等設施。兩項計劃已完成設計工作,並正申請撥款以展開建造工程,預計約在三年竣工。
守護大嶼質疑馬灣涌碼頭「斷橋」對漁民影響不大
根據政府文件,土木工程拓展署同指馬灣涌碼頭的設計簡陋,只有一個靠泊位,水深不足影響船隻靠泊,又指當地村民及漁民曾多次要求政府改善馬灣涌碼頭,故署方認為有需要重建碼頭,便利村民和漁民來往馬灣涌。
謝世傑不解馬灣涌碼頭的「斷橋」存在多年,甚至已成地標之一,認為「斷橋」對漁民實質影響不大,故質疑改善計劃屬「為做而做」:「斷咗咁多年都用緊呢個碼頭,係咪真係完全令佢哋(漁民)作業唔到?」。他續指,當局作選址評估時應考慮區內會否有其他登岸設施可供使用:「會唔會有其他設施可以代替,例如有無車路可以代替水路?」
土木工程拓展署指,擬議馬灣涌碼頭改善工程包括提供浮動平台兼斜道,該浮動平台由多個構件組成,可隨海面升降,除與碼頭船身經常保持同一水平外,平台本身亦會形成一條斜道,方便漁民從漁船搬運漁獲至碼頭。而從署方公佈的初步設計圖中,可見署方打算修復馬灣涌碼頭地標之一的「斷橋」。
對於漁民亦可使用附近的東涌公眾碼頭,土拓署指該碼頭距離較遠及有較多其他船隻使用,未能便利漁民的日常運作及滿足基本作業需要,因此漁民普遍使用現時就近的馬灣涌碼頭。
「改善碼頭計劃」分兩階段進行 涵蓋23個公共碼頭
政府於2017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推行「改善碼頭計劃」,旨提升位於新界及離島偏遠地方公共碼頭的結構和設施,以便利市民及遊客前往郊遊景點和自然遺產。現時該計劃涵蓋23個公共碼頭,分為兩階段推行,首階段涉及10個碼頭,包括北角碼頭、荔枝莊碼頭 、糧船灣碼頭、二澳碼頭、荔枝窩碼頭等; 第二階段則涉及13個碼頭,包括馬灣涌碼頭 、萬角咀碼頭、大澳公眾碼頭、坪洲公眾碼頭 、長洲西灣碼頭等。
土木工程拓展署指,「計劃」碼頭的選址考慮包括公共安全、通往附近郊遊景點和自然遺產的暢達程度、地區訴求、碼頭現時的使用量及技術可行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