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樹心
楊老太在國內生活艱難,早於50年代和丈夫來到鯉魚門三家村生活至今,見證著這片泥頭爛地搭建棚屋再裝修成石屋,漸漸發展成高樓大廈,經歷過山竹、天鴿、温黛等多個超級颱風。問到他們有否想過搬離鯉魚門,他們似乎想也沒有想過。楊太憶述他們以海起家,在60年代開了第一家海鮮總店, 80 年代在村口開了第一家分店,一切都得來不易。
起初楊氏一家六口,有四兄弟姊妹,在艇上捕魚維生,就在路邊的大榕樹下賣魚。艇上生活有機亦有危,大哥曾不小心跌落海,死命抱住大纜,用撈網撈才救回來,便舉家上岸建屋,總算落地生根。
可是一浪接一浪,好像前年的山竹,那破壞力他依然歷歷在目,從廁所窗戶伸手出去幾乎就會碰到海,平息後花了足足一個星期才清理好屋內的淤泥。鯉魚門運動場堆滿了浸壞的洗衣機、雪櫃等電器,威力可想而知。
為什麼仍然留在這裏呢?這裏的空氣、這裏的環境、這裏的空間,他說。平日做生意,大家都會來「打牙較」、看電視、吃糖水,這裏似乎不只是一間舖頭,還是一個街坊的聚腳點。他們除了會做糖水,還有自家製茶果,有開胃的白蘿蔔菜脯口味,又有中日合壁的紫薯新口味,當然還有雞屎滕和艾草等傳統口味。你經過鯉魚門不妨來海傍道中 30 號海鵬海鮮嘗一口大風大浪也不滅的魔鬼山精神。
圖:艇上生活的楊家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