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位於大嶼山的長沙沙灘,向來以長海岸線和大浪見稱,是本地其中一個滑浪熱點,亦是附近居民消遣的好去處。在政府擬發展的「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中,長沙被設計成康樂樞紐,發展項目集中於上長沙,包括增設一新碼頭和一休閒碼頭,各樣康樂設施如沙灘營地、親子兒童遊樂場及水上活動中心等,並設一沙灘行人步道連接上下長沙,諮詢期至7月28日。
《獨媒》記者於六月下旬到長沙沙灘進行實地考察,訪問了四位正在活動的居民及商戶,邀請他們就長沙的發展項目表達意見。有商戶指現時長沙已有由民間營運的水上活動中心及多個私人營地,惟疫後人流及生意大減,未能吸引遊客,有消費力的外國租客亦相繼搬走。受訪商戶均表示經營困難,更已有半數餐廳倒閉、部分私人營地停業。
當局擬在長沙新設碼頭,受訪者均認為選址不當,擔心太接近民居會令治安變差,地理位置亦不適宜船隻停泊。有居民亦擔憂即使發展項目能成功,大嶼山的交通承載力亦不足以應付額外的遊客需要。
沙灘易積海洋垃圾 暴雨後沙粒大量流失
長沙擁有全港最長的沙灘,長達兩公里。政府的諮詢文件中建議將長沙打造成提供動靜皆宜活動設施的康樂樞紐,兼容由刺激動感的歷奇體驗、水上衝浪,以至休閒的沙灘漫步、親子暢泳及休閒賞景等活動。
六月下旬,記者到訪長沙沙灘時,發現位於下長沙的康文署設施前有一個約一米深的大型坑洞,帶來安全隱患,現場有兩架挖掘機正在把沙回填。有滑浪人士向記者說明,每逢暴雨過後,泛濫的河水都會把沙灘上的沙帶走,屬常見現象。
沙灘上使用者雖不多,卻見有清潔工剛完成清理,並帶走了十數袋垃圾,上長沙的沙灘上亦有不少垃圾,卻不見有人清理。其中一位受訪者呀生是長沙的原居民,於上長沙經營私人營地「長沙海邊民園」已有三年,場內設有草地網球場、燒烤爐等適合家庭玩樂的設施。每年冬季都會提供露營場地,夏季正值露營淡季時,則會出租滑浪板和舉辦各類型體藝及康樂活動。
受長沙的地理位置影響,每年夏季,海洋垃圾會隨一股由西南流向東北的海流進入香港水域,並隨潮汐進入長沙沙灘。據他的觀察,垃圾並不是由遊客留下,而是隨海流飄流而至。
呀生表示,自疫情過後香港人紛紛外遊,生意大不如前。對於政府擬於長沙發展旅遊,他表示歡迎,但期望政府能做好規管工作,並藉此教育公眾,在消費玩樂的同時學會愛護自然環境。他說:「你人多唔緊要架,最緊要你全部打理得好地地,我而家都係做緊呢樣野(教育)……所以發展真係冇問題嘅,最緊要做好規管。其實係教育問題,如果個個都識得尊重嘅,根本就唔會有垃圾啦。 」
商戶指疫後生意滲淡
政府在諮詢文件中,建議優化現時在下長沙沙灘的沙灘設施,例如提供更多飲食和水上活動租賃設施,給予訪客更多選擇,以及增建設計以觀景為主的休閒碼頭,以提高當區吸引力。呀生認為休閒碼頭若需要給船隻停泊,選址在沙灘中間並不理想,他說:「 因為個潮汐好誇張,冬天同夏天又好唔同。佢(碼頭)要伸到出去好出,同會好大浪,打風停唔到。」
在下長沙經營士多的Coco則表示,近年「生意滲淡」,長沙現時已有水上活動中心及數個私人營地,只是沒有遊客到訪。同在下長沙本來僅有的六間餐廳中,更已有三間餐廳和一咖啡店相繼結業。士多以往靠本地遊客及附近居民光顧,但自疫情過後已甚少本地遊客到訪。本來居住在附近,消費力較高的外國租客亦已相繼搬走。她慶幸士多是由家人共同經營,「先夠交租,暫時頂得住」。
在下長沙經營士多的Coco表示,自疫情過後已甚少本地遊客到訪。本來居住在附近,消費力較高的外國租客亦已相繼搬走,生意滲淡。
由於現有河溪在雨季時會把長沙沙灘分隔為兩部分,是次發展計劃中,其中一個建議是提供無障礙沙灘行人步道,以連接上下長沙沙灘,方便訪客觀賞景色及使用沙灘設施。Coco所經營的士多本來能直達沙灘,她擔心工程會阻擋住了通往沙灘的路,令經營難上加難。因此,她比較關注的是工程對商戶的影響。她說:「基建嘅嘢整完可能好靚,但你起緊呢?大佬你封咗我前面喎。你見到梅窩架啦,水馬陣咁,梅窩班人都話啦,師傅得10個,但封(路)就封 10處。」
梅窩碼頭附近正進行改善工程,封路處處,Coco指大大影響居民生活。
居民白小姐因為喜歡這裏寧靜的環境,於12年前搬進長沙居住,並經營本地生意。她擔心發展後會令商戶間的競爭更大,只會令更多商戶倒閉,她說:「如果真係鍾意(水上活動)嘅人,而家夏天都應該有人嚟玩啦,長沙都有水上活動中心,但都冇生意做,喺度救緊命。政府會唔會嚟睇吓,發展完之後,係唔係令更加多人執笠呢?」
已結業營地負責人:有咩景點?
對於是次發展能吸引旅客,Coco不抱有太大期望。她認為香港的物價昂貴,令營運成本高,難與鄰近地區競爭,她說:「你要睇價錢,太貴冇人去,太便宜你又做得濫,『高檔次』咪就係得個貴字囉。要便宜大陸都可以做到好靚㗎,因為人地真係成個森林咁開出嚟家嘛。即係有得選擇唔會揀你囉。仲有,香港人啲service(服務態度)有幾好先?你都知啦,邊夠泰國嗰啲咁笑口噬噬?」
於「長沙海邊民園」旁邊有另一已結業的私人營地,負責人J先生(化名)稱,疫情後光顧的客人只有約原來的十分之一,「喺度做生意嘅個個都嗌救命。」他認為長沙風景優美,很適合發展旅遊,但政府現時的發展方案沒有特色且不設實際。他說:「整幾把太陽傘,水上活動中心咁,收你$300一位好未?西貢冇咩?去埋綠蛋島都得啦!呢度有咩野玩?浮潛又冇嘢睇,有咩景點?」
他認為水上活動、觀星、觀日落等活動並不能吸引遊客停留消費,他說:「係有一少部分人會鍾意觀星睇日落,但唔多囉。係唔係成日都有人嚟觀星?係唔係成日旺呀?一定要有人流、有cash turn over(現金周轉) 先有生意嘛!你都冇賣點,嚟呢度唔通真係睇海、睇沙灘咩?我都曾經賣過呢啲野,但真係唔work。」他認為發展要有成效,至少要「搵發展商投資幾廿億」才可行,「冇人投資嘅話,咩都係空口講白話」。
J先生(化名)曾在上長沙與朋友合資營運私人營地,運作兩年後卻因客源不足而倒閉。
白小姐說:「西貢都好多呢啲康樂設施水上活動啦,其實已經係足夠囉。點解一定要入大嶼山做呢樣野?我哋呢度咁多自然生態嘅地方,點解你仲要打擾佢呢?其實係冇必要(發展)。啲人嚟玩係鍾意呢度嘅自然環境,唔係想去另一個戶外嘅水上樂園。如果變得人工化之後,就失去咗最重要嘅意義。」
居民:增車位「居民都唔夠用」
白小姐極力反對「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的發展方案,更表示住在同屋苑的朋友中「 暫時聽唔到有一個居民係贊成」,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配套和設施不足。她指出,現時南大嶼只靠一條車路(嶼南道)連接市區,若遇上緊急事故或交通意外,可引致整個南大嶼交通癱瘓。發展局在諮詢文件中提出,會在長沙新增約90個車位以應付外來遊客的需要。她對此表示不滿:「就算多百幾個車位,(居民)都唔夠用,佢哋都唔了解我哋真係有咩需要。」J先生亦表示,每逢假日,途經長沙的巴士全都客滿,往往等一小時都未能上車,的士又「坐地起價」,根本無法外出。他認為要發展旅遊,必先要解決大嶼山的交通問題,例如把道路擴闊、增設雙層巴士以提高載客量及增加足夠的停車位予居民使用等。
是次發展局建議在長沙建新碼頭,加強水路交通以應付遊客增長,並選址於沙咀。Coco指出,因為太接近民居,村民擔心治安受影響亦曾群起反對,並提出替代方案,建議另外選址於沙灘旁的礁石以減少對居民的滋擾,可惜意見卻不獲接受。
白小姐認為期望倚靠水路交通接待遊客是「嘥氣」,她說:「啲人(遊客)出曬嚟之後,如果有咩事,或者打風啲人走唔到,咪又係要陸路走!」她指長沙受其地理位置所限,正對南中國海,浪太大令船難以停泊,因此在長沙建碼頭並不可行。
居民認為新碼頭太接近民居,曾建議另外選址於沙灘旁的礁石以減少對居民的滋擾,可惜意見卻不獲接受。
白小姐認為現時經濟低迷,「大家應該慳啲洗」,「真係賺到錢先做」,政府不應大灑金錢胡亂發展。她批評,現時政府的發展項目「全部都得個表面,好似只係想影張相打卡咁,唔係實質幫到市民,或者真係令到個庫房有收入。」她希望政府能拿出數據說服市民,她說:「起完啲咁貴嘅嘢,唔通有幾百個人入嚟玩就cover到?錢從何來呢?又點樣保證佢工程唔超支,而且係有(經濟)回報?」
J先生認為發展不可能與保育共存,兩者必然是對立。他認為發展項目要成功,必須要具有相當的規模,才能吸引大財團注資。可是南大嶼處處都是受保護地區,令發展受限,因此若要項目成功,必先「拆牆鬆綁」。他說:「旅遊同保育真係兩樣嘢,要投資者覺得有利可圖先會發展到。好似保護濕地咁,最後可能只會得一撻仔(濕地)留翻喺度。你話又要保育又要做生意,真係冇可能,人地唔會去投資,最後只會去翻個『零』字囉,就係乜都冇。」
文/攝:Iris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