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高齡海嘯」迫在眉睫 安老有甚麼出路?

「高齡海嘯」迫在眉睫 安老有甚麼出路?

圖:這是個講求1+1>2的服務年代,同屬青少年服務處的沙田綜合家居照顧服務中心彭鶴樓主任(右)和欣安日間長者中心陳嘉玲主任均表示,雙方有許多互補的合作項目。

香港,前年已踏進超高齡社會(65歲或以上長者佔人口逾兩成),而根據規劃署今年3月公布的《人口分布推算2023-2031》顯示,7年後,沙田區將成為長者人口最多的區議會分區(逾20萬人),你可以想像到時馬鞍山區的長者服務資源有多嚴峻嗎?因應未來的迫切需要,政府和社福機構又有甚麼準備?

早於上世紀70年代,政府已提出「居家安老為本」的政策方針,在社區層面提供不同類型的照顧及支援服務,包括定時送飯、代買日常用品、協助長者清潔家居或自己的身體、陪診等……維持長者日常生活需要,避免過早入住安老院舍,亦減省安老服務開支。

迫切服務 送飯為先

在馬鞍山,提供到戶支援長者服務的社福機構,分別是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的沙田綜合家居照顧服務中心,以及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的沙田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趁着香港青少年服務處欣安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啟用不久,《馬聞》為街坊介紹馬鞍山最新的政府日間護理中心設備之餘,還訪問了去年中完成利安辦事處翻修工程的沙田綜合家居照顧服務中心主任彭鶴樓,談「居家安老」的新趨勢。
  
對於有街坊反映申請家居支援服務的輪候時間長,彭主任表示,對收到海量社區服務申請感到憂心,但面對有限的服務資源,只能「視乎長者對服務的需要和逼切性,看是否需要提供緊急服務」而定。如果長者剛出院,沒有家人支援,又未能自行煮飯,可能優先送飯上門。先照顧吃飯需要,至於家居清潔等,則按照迫切性和人手編配再定。

mosnews0502
圖:專屬於不同長者、入日間護理中心就要佩戴的智慧手錶,記錄了相關長者的個人生理數值,讓護士有效監測服務使用者運動後的身體狀況。完成運動後,服務使用者可利用智慧手錶於屏幕上打卡,獲取積分,鼓勵持續運動。

由上門服務到誘長者出街
  
該中心服務對象,亦不單長者,殘疾人士、有需要的家庭也包括其中,而長者亦分普通個案、體弱個案和輕度缺損個案三大類。近年,區內錦暉苑、欣安邨、錦駿苑等陸續入伙,工作量無疑大增;但「時代開始轉變,服務亦需要轉變」,彭鶴樓表示:「前線員工每日都會接觸長者,觀察到有些行動不便的獨居長者,可能會長期在家,無所事事,只讓電視機或收音機聲浪充斥家中……有些長者未必會願意走進陌生的長者中心,但他們因為有需要,一定會接觸我們的上門員工,我們成為唯一有機會同他們接觸的機構」,「我們想在他們的身心社靈方面再做多一點……」
  
縱然缺乏場地和空間,「這一兩年,我們有持續做不同的小組、工作坊,或講座等多元化活動,鼓勵案主參與」。如跟同機構的青年義工合作,趁節日上門替案主與家人拍攝家庭大合照;同樣由青年義工策劃的萬聖節cosplay活動,長者「成世人第一次化妝,玩得好開心」;還有透過手沖咖啡的片刻悠閒,讓照顧者每月定期唞一唞的「心靈咖啡館」;而當中最受歡迎的,是有30多位案主參與、要另租場地的「養生功夫班」,「同事反映,其中有一兩位長者彎腰情況,在長期上課後得到明顯的改善」。
  
「現時服務都真係好講社區層面的發展,要保持同社區的聯繫」,所以沙田綜合家居照顧服務中心申請了不同的基金,做連結社區的活動,「我們選擇了新興運動地壼球為媒介,想招募案主和地區上的長者同為地壼球大使,讓更多長者有做運動的興趣」。地壺球是年齡友善的運動,玩者能輕鬆掌握運動技術,亦有競技性。中心希望招募長者義工,成為社區重要的人力資本,擔當安老服務業的「生力軍」。

mosnews0504
圖:此室引入如五感靜觀,牆上內有乾坤,以觸覺作導引,使長者觸摸不同觸感的物料得到刺激,對患認知障礙的長者有所幫助。

急需日間長者護理 靚靚中心可幫手

由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營運的欣安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於2024年3月起投入服務,中心主任陳嘉玲表示,中心會提供60個日間持續照顧位,惟展開服務不足3個月,已有30位長者接受服務。而社區人士如有緊急需要,亦有5個暫託位可供申請。
  
欣安長者日間護理中心作為新建中心,以蒙特梭利環境設計,高樓底顯出空間開揚,顏色鮮明分隔開不同區域,着重採光,既有懷舊茶餐廳佈置,又結合了很多先進科技,而職業治療及物理治療專用的運動室,更有環型大玻璃窗,置身其中,感覺舒服。

mosnews0503
圖:遊戲化環境設計,把訓練融入日常生活,遊玩設計適合不同活動能力的長者。

撰文: Emily,Gigi
攝影: Kennis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