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黃樂怡:倒垃圾的學問

黃樂怡:倒垃圾的學問

「我唔蝦人,但唔可以比人蝦!」這是社工Nicky與大廈清潔員合作時所學到的人生智慧。

原來倒垃圾都要學?

疫情以來,各行各業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不少人開始適應在家工作。但有什麼行業仍然要冒着風險外出工作呢?這個問題讓社工Nicky注意到社區內有一種「隱形行業」——大廈清潔員。他們每天都勤勤懇懇地工作,年終無休。作為第一身接觸家居垃圾的人,他們可以說是抗疫的一道重要防線。

為了加深這個群體的了解, Nicky與約20名大廈清潔員進行深度訪談,發現每當提及住客處理垃圾不當的情況時,清潔員都會表露出不滿、憤怒的情緒。同時,也發現到他們對垃圾的處理方式很有心得。Nicky以此為切入點,以強項為本( Strength-based )去看待他們的這項能力,清潔員能夠運用倒垃圾的知識去教育他人。這個想法成功吸引一些學校邀請清潔員到校作分享,「倒垃圾學堂」亦應運而生。「學堂」不但意味着他們的起點,也代表他們希望作為教育平台教導市民大眾如何正確地倒垃圾的決心。

清潔員的參與 尋找可發揮的空間

與一般社福機構的服務方式不同,「倒垃圾學堂」嘗試跳出框框,讓清潔員有很大程度上的參與並為自己發聲。以往社福機構為了保護服務對象的私隱,都會有許多考量與限制,服務對象可以參與的空間有限。而Nicky之所以邀請清潔員進行宣傳教育的工作,就是希望達致賦權(Empowerment)的效果,令清潔員能夠了解到自己的能力所在並加以發揮,讓他們明白不需要因清潔員的身份而羞於啟齒或感到不自信。

「倒垃圾學堂」的成立除了成功將正確倒垃圾的概念推廣至社區,也為Nicky帶來意外的收穫。在成立倒垃圾學堂前,她曾感到迷惘。社會的變化、疫情的衝擊令Nicky經常思考:「有咩仲可以做呢?」而在與清潔員合作的過程中,她看到清潔員再重複的環境下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卻仍在自己的崗位上保持着一份堅定和自由。不論我們身處哪一個崗位都總有能夠發揮的空間,就像清潔員一樣。儘管他們經常被大眾所忽視,他們仍然希望透過「倒垃圾學堂」這個渠道讓大眾了解他們。

第五波疫情 是危亦是機

第五波疫情的到來讓社會各界都手足無措,將社會脆弱的一面展露無遺。作為社工的Nicky見證着許多人的崩潰。求助人數不斷增加,然而社福機構的人手有限,沒有辦法同時處理過多的求助個案,因此Nicky認為社區需要自行建立一個安全網,鄰里之間應該互相協助。每個人微小的力量可能已經解決了他人的燃眉之急。此外在第五波疫情期間也有清潔員不幸確診,然而該名清潔員卻表示:「好耐冇試過連續放九日假啦。」這情況讓Nicky倍感諷刺。

儘管疫情為社會帶來許多不幸,卻為「倒垃圾學堂」帶來機會,不少媒體在疫情期間注意到這一群不能在家工作的清潔員,紛紛向「倒垃圾學堂」了解他們的情況,反而成為一個宣傳理念的好機會。隨着多間媒體的報道,越來越多市民關注清潔員相關議題,並表示支持。

「艱難時刻,最難安放的是人心。」第五波疫情曾令Nicky感到不安,但身邊有好伙伴為她帶來溫暖的瞬間,撫平心中些許的不安。加上得到清潔員、媒體、街坊等各方的支持,讓Nicky感受到很大的力量:「放棄咗就好似放棄大家嘅支持。」使她堅持繼續將「倒垃圾學堂」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讓大眾養成正確地倒垃圾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