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發展局今年將舉辦除夕跨年演唱會,人氣天團MIRROR是表演嘉賓之一,隨即引起了熱話。門票會以抽獎形式送出,每名中獎人士可獲兩張門票。登記人必須年滿18歲,並須於12月13日或之前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而12至17歲「同行者」也須接種最少一劑Comirnaty「復必泰」疫苗。假若中獎,領取門票時須出示疫苗接種紀錄。
這則新聞一出,立刻惹來不少網友批評「政府利用MIRROR谷針」、「MIRROR成為政權維穩工具」云云。政府建議兩劑復必泰疫苗相隔至少21天接種,而科興疫苗則相隔28天。今次演唱會門票抽獎結果將於12月3日公佈,而登記人須於12月13日前完成接種兩劑疫苗,兩者相隔只有十天,即是沒有可能在知道自己中獎後才立即接種兩劑疫苗。換句話說,如果你從未接種過疫苗又想抽獎,就必須一邊登記抽獎,一邊於最遲11月中旬開始接種疫苗,至於能否中獎當然由上天決定。
客觀來說,這個抽獎方法的確能夠「谷針」,但效果有多大暫時難以預計。翻查新聞,旅發局這個活動其實早於今年6月就進行招標,並由ViuTV中標負責製作,所以MIRROR才會擔任嘉賓。因此,相信政府不是處心積累以MIRROR等明星來谷針吧?極其量只是順水推舟,如果要利用MIRROR谷針,不如直接邀請他們擔任疫苗宣傳大使吧?再者,門票不能轉讓和炒賣,估計不會有很多人為了觀看表演而打針吧?
本來這件事不太值得繼續討論下去,但由於涉及MIRROR,我想順道提出一個長期埋藏在我心裡的問題,希望引起討論:「MIRROR與政府應保持怎樣的距離或關係呢?」
為甚麼要問這個奇怪的問題?因為MIRROR本身已經超越了「藝人」這回事,成為了一個社會現象。在當下政治低氣壓期間,他們不單止為香港人提供了娛樂,還帶來了希望和香港人身份認同感。在有意無意之間,更成為了「黃絲」(民主派支持者)投射的符號。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奇怪的現象,主要原因大約有以下幾個:
(一)MIRROR由親建制電視台TVB的對手ViuTV所培養出來,而部份ViuTV節目和MIRROR的表演曾經出現過「黃絲」符號,部份觀眾情感上覺得MIRROR有「反建制」甚至「黃絲」意味;
(二)部份MIRROR成員可能是「黃絲」,例如Lokman和Alton是組合Retroll Hip Hop成員(ERROR的阿Dee也是成員),該組合曾於2019年創作過歌曲《嘻哈重組》,明顯與反送中運動有關;
(三)MIRROR主打廣東歌,不刻意迎合中國內地和大灣區市場,捍衛香港流行文化;
(四)政權不斷破壞香港各方面制度,不斷以「大灣區」概念沖淡「香港」,令香港變得面目全非,MIRROR則用娛樂流行文化「重建」香港。
近年,香港人的政治權利不斷被打壓,公民社會急速潰散,民主運動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敗。在這個艱難時期,當代議士接近全滅,部份「黃絲」的「民意授權」已轉移到MIRROR身上,這是一種沒有政治訴求但具有政治性的能量或意識形勢,比「黃色經濟圈/娛樂圈」更隱藏,因為後者是宣之於口。不難察覺到,MIRROR現象包含著香港人身份認同 、香港主體性、本土文化、反對TVB、反對親建制藝人或其他的政治投射。香港人嘗試透過MIRROR,建立出文化層面的「命運共同體」。
但問題來了,假設大部份MIRROR的支持者都是「黃絲」,一旦MIRROR接拍「藍店」、中資機構、親建制機構或政府的廣告,其支持者便會陷入一種尷尬的狀態。例如早前的麥當勞和匯豐廣告,部份「鏡粉」只能以「賺藍養黃」來辯解。當MIRROR人氣繼續急升,政府一定會向他們招手,今次旅發局,下次可能是選舉事務處,呼籲市民在立法會選舉中投票?類似尷尬狀況只會不斷重演。
幸好,今次除夕跨年演唱會似乎沒有政治意味,但如果林鄭政府「識玩」,可參考港英政府在六七暴動後舉辦的「香港節」,用歌舞娛樂來維穩,加強年輕人的向心力。「大灣區節」,或許很快會出現。MIRROR可以拒絕「藍店」的廣告工作合約,但敢不敢拒絕政府的邀請呢?與政府保持良好關係,直接涉及到ViuTV電視續牌、租用演唱會表演場地這些命脈,絕大部份藝人都難逃被收編的命運。
最近中國政府大力整頓演藝圈,因為明星藝人會直接影響著社會的意識形勢和人心,過份自由放縱,或許某天會影響到中共的管治。在這個大勢之下,「新香港」當然不能倖免。假如MIRROR終有一天要當「護旗手」或作其他政治宣傳,「黃絲鏡粉」還會支持他們嗎?究竟底線是甚麼?相信是時候開始思考。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