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長者去年446宗自殺創1973年新高 機構指或與子女移民有關

長者去年446宗自殺創1973年新高 機構指或與子女移民有關

(獨媒報導)死因裁判法庭數字顯示,去年全港共有1,010宗自殺死亡個案,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指其中446宗為60歲以上長者,創1973年有記錄以來新高。會方總幹事曾展國指,長者獨居的比例漸高,伴侶離世、子女移民或增加輕生風險;受傳統思想影響,長者求助意願較低,家庭和鄰舍應多加留意。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長者求助意願較低,家人鄰舍應留意有否異樣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根據死因裁判法庭數據,分析本地自殺個案,指去年自殺率為13.70(每10萬人計),過去連續五年均有微升。另外,香港長者自殺率為本地各年齡組別中最高,去年60歲以上自殺個案數達446宗,創下1973年有紀錄以來新高。

曾展國指,隨著年輕人婚後傾向與長輩分開居住,現時長者獨居的比例漸高,伴侶過世或子女移民對獨居長者的影響尤為明顯;受傳統思想影響,長者求助意願較低,家庭和鄰舍應多加留意。曾又指,不少長者每日有恆常活動,如晨練、飲茶、散步等,這些活動或因收緊社交距離而減少,呼籲家人如察覺長者有異樣或自殺計劃,應及早介入。曾展國認為,在政府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社會尤其關注青少年自殺問題,或忽略長者需求。

無標題
韋賽姬、黃瀚之、曾展國

四成受訪學生自認受情緒困擾 機構指或因疫情影響社交

另一方面,10-19歲年齡層自殺率自2018年起連續上升,去年達6.85(每10萬人計),為過去八年來最高水平。根據去年9月至今年5月,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向502位中一至中五學生進行的調查,逾四成受訪學生認為自己受中度和重度情緒困擾,僅有不到一成學生認為自己的情緒狀態最好。

《獨媒》記者問及青少年自殺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曾展國回應指疫情減少社交機會,青少年同父母相處漸多反生諸多摩擦。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韋賽姬指,青少年諮詢的問題集中於家庭關係、學業和精神健康,或可反映導致青少年自殺的原因。

男性自殺個案佔逾六成 求助者多為女性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數字亦顯示,去年男性自殺個案數為636人,佔62.97%。會方理事會主席黃瀚之指,男性自殺率高與其求助意願低有關,機構去年收到的10,724宗情緒支援熱線求助個案中,1,037宗個案涉及自殺危機介入服務,均以女性求助者佔多。曾展國認為,男性不傾向使用自殺危機介入服務,或與此服務需透露個人資料以待社工跟進有關。

黃瀚之又指,求助者多諮詢精神健康與家庭的問題,惟在工作、愛情、婚姻和性等方面,男性求助個案佔多。

至於疫情有否影響24小時情緒支援熱線服務,曾展國坦言有義工曾因社區強檢而無法進入中心,亦有義工移民離開香港,影響中心人手,故現有的求助個案數目並不代表實際求助數目。

阿樂(化名)
阿樂(化名)

自殺者親友陷情緒深淵 透過生命教育助己助人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亦為自殺者親友提供支援服務。阿樂(化名)的母親在家中上吊自殺身亡,阿樂對此感到震驚和自責,加上家中有父親和妻兒,他唯有壓抑情緒繼續生活。隨後,機構社工介入助其重回生活軌道,並透過自殺者親友小組紓解阿樂情緒,阿樂亦隨社工入校進行生命教育,希望年輕人更明白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