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置身大時代 負面情緒勿按捺

置身大時代 負面情緒勿按捺

香港人抗疫一年多,生活上面對種種難以預測的變化,辦公室搬到家中、晚上禁堂食、娛樂場所關閉、未能外出旅遊已成為新常態。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令不少人出現負面情緒、壓力爆煲。最新調查顯示香港人的抑鬱指數再創新高,到底有多高呢?

文:青蛙、紙鶴

研究從2012年開始,每隔兩年做一次調查,並發現受訪者的抑鬱指數有持續上升的趨勢。截至2020年中,抑鬱指數再創新高,升幅超過27%。當中逾六成人認為抑鬱源於「社會事件」及「疫情」造成的壓力。

面對時代的衝擊,我們更需要關注自己及身邊人的情緒健康,關懷自己的心、關顧身邊人的需要,願我們一起走到尾,除罩相見!

「情緒與個人健康」
*負面情緒會產生疾病,以下症狀最為常見:
*腸胃功能受影響,導致消化不良。
*泌尿系統受影響,出現腹瀉、便秘。
*心臟血管健康受影響,心跳會加快,血壓容易升高。
*神經系統受影響,如神經衰弱等。

「與情緒做朋友」
*情緒不分對與錯。憤怒、悲傷、擔心和焦慮可能使我們感到不自在,但這反映著自己的想法、期望和需要。
*多接納自己的情緒,了解背後的原因及內心的渴求,再尋找合適自己的方法表達或回應。
*情緒沒有絕對的解決方法,任何負面情緒都需要適當的表達或疏導。壓抑、否定或胡亂發洩情緒並不可取。試從不同*途徑探索自己的情緒,如參加藝術活動、做運動、擔任義工和與人傾吐等。

蘇明波:「收藏鬱結就如一個計時炸彈」

20210208_101037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服務總監 (青少年服務)蘇明波指,一般青少年成長階段會遇上不同的挑戰,例如自我形象的變化、與朋輩的關係、青年人與家人關係、與社區聯結。在這幾點上,對於青少年有很多交錯,面對成長過程的挑戰或精神健康有不同的衝擊;青少年脫離小孩階段,但未完全成為成人前,正在學習做決定、接納自己的限制,所以情緒也會較波動,或受精神健康影響。

信義會去年至今進行一個名為「有心道」青年同行計劃,接觸了大埔三間中學(包括神召會康樂中學、迦密柏雨中學、圓玄學院第二中學),關注學生的心理及情緒健康。社工們以朋友形式引導及扶助青少年,注入正能量。計劃亦包括家長工作坊,以鼓勵家長與青少年同行。蘇明波亦提及彼此意見不同時,可嘗試先聆聽,給予時間傾談,從關心出發,比起單向式說教更有效。

他認為每個人身邊總有一兩個小天使在旁,小天使可以是同輩、可信任的師長、社工。當遇上困難時,請不要孤立自己、把自己藏起來。內心收藏鬱結好像一個計時炸彈,隨時爆炸,所以應讓自己找多個出口,與身邊的人交流意見、分享一。有時問題並非即時可解決,但可從分享中將心裏的鬱結慢慢放下來。若你不想找人傾談,也可尋找一些途徑或方式,幫助自己紓解鬱結,如做運動、接觸藝術。慢慢地,身心也會健康起來,也許你會成為別人的小天使呢。

陳虹秀:「如何修復不分政治立場的集體創傷」

*5歲起居住於大埔
*陣地社工
*因社會運動被控暴動罪
  
陳虹秀表示過去兩年,尤其是2019年的社會運動、2020年的肺炎疫情,任何政治立場的人士也會為香港的經濟前景或社會的發展感到憂慮。而反覆無常的現況,讓人們難以適應,大大增加香港人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後群(PTSD)的潛在風險。
  
她解釋,PTSD的起因緣於人們毫無心理準備下經歷了巨大的威脅或災難性事件,衝擊其原有價值觀,使他們無法接受或消化事件,繼而產生焦慮的情緒反應。她補充,PTSD的觸發點並不限於當時人的親身經歷,亦包括目睹事件或網上媒體的畫面後導致而成。例如,當人們經過某些曾發生衝突的地點時,腦部會突然出現一些「閃回畫面」(Flashback),讓他們感到重回創傷的情景,引致容易受驚嚇、感到緊張、寢食不安等徵狀。
  
置身這個大時代,社會運動與疫情成為香港人的壓力來源,每一個人亦正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難免為我們帶來情緒困擾。陳虹秀則認為,每個人都有獨特而不同的情緒狀態及抗逆能力,最重要是尋找最適合自己抒發情緒的方法。她有以下的建議:

1. 「腦袋gear up / 讓自己的思緒清晰」:難以接受現實,往往源於我們無法處理期望的落差。因此,多增進自己對情緒的認知,讓自己有心理準備,做好最壞的打算。
2. 「多接觸大自然」:大埔的郊外環境空曠、優美,例如龍尾灘、汀角村等等。行山、散步等活動能讓我們吸收新鮮的空氣及陽光,以舒展身心。
3. 「哭泣是正確的發洩渠道」:感到難受、傷心時,請不要強忍淚水,你並不是不夠堅強,而是需要適當的發洩,「若不想浪費紙巾,可一邊洗澡一邊哭啊!」